◎张文倩 张延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战略支撑,是经济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在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潍坊是工业大市、制造业大市,加快推进潍坊新型工业化,要立足潍坊区域优势和工业基础,做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篇文章”。
做好“高端化”转型文章,提高制造业“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高端化的本质在于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它强调制造业由“低端”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强品牌不断攀升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加快推进潍坊新型工业化,要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含金量”。
一是要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助推潍坊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必须面向制造业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加速实施科技型企业分级培育计划,构建涵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的分层次培育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
二是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推动传统行业向高端化迈进。潍坊工业呈现门类全、规模大、活力强的特点,拥有37个行业大类,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双过1.17万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地级市第十位,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被誉为“冠军企业之都”。加快推进潍坊新型工业化,要加力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深入推动钢铁、化工、轮胎、造纸等传统行业向高端化迈进,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继续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聚焦推动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预制菜)、汽车制造(新能源车)、高端铝材、智能农机等重点行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融合发展。重点瞄准元宇宙、新能源、新材料、磁技术、高端机床以及节能环保等前沿领域,全力打造支撑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智造、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领域,进而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增长点,让未来产业成为潍坊制造业高端化的开路先锋。
做好“智能化”转型文章,提升产业“含智量”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体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快推进潍坊新型工业化,要聚焦智能化改造,以数实融合提升产业“含智量”。
一是着力提升智能化研发设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与有效应用,提升企业工业设计水平,促进智能化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采用数控设备的无图纸化设计,纺织服装企业运用仿真计算技术,提升纺织服装企业个性化定制和原创设计能力。
二是加快产业链、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上云用云”,鼓励数字化服务商提供云制造、云服务平台。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不同行业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推动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鼓励支持大企业建立跨行业、跨领域或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产业链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实现“链条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是构建智能化转型多元协同生态体系。推动智能化转型应协调各方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应加大智能化转型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为智能化转型营造良好环境;高校科研院所要积极培养和输送智能化转型人才,并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数字化服务商为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技术辅导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金融机构为智能化转型提供信用评估、贷款及融资等金融服务。通过各类主体的协同发力,形成多元协同的智能化转型生态体系。
做好“绿色化”转型文章,提升发展“含绿量”
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推进潍坊新型工业化,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切实提升发展“含绿量”。
一是聚焦传统高碳产业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示范标杆。针对钢铁、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及皮革等高碳行业,“一业一策”定制绿色提升规划。对于“双高”行业,坚决推行减量替代政策,对纳入高能耗目录的企业实施严格的闭环管理,确保总体能耗只减不增。同时,加速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大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其产业化进程。构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引领绿色技术的持续进步。
二是聚焦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产业高度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绿色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建设节能环保产业的标杆园区。同时,激活绿色消费新潜力,强化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侧改革,集中研发并广泛推广先进的绿色工艺技术与装备体系,强化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实践。
三是聚焦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工业能效并强化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提升,扩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大氢能、生物燃料及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应用;以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为突破口,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家具制造、造纸等重点领域,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程。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