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企业发展的“黄金跑道”

——滨海区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助力企业发展攀“高”向“新”

(2024年12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于菲
  工业是滨海区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也是滨海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在省级、国家级的“竞赛场”上,滨海区工业企业高频次高密度地上榜,得益于滨海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质量强区、标准化“三大战略”,为企业发展倾力铺就“黄金赛道”,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速前行。
  以知识产权“软实力”构筑创新发展“硬环境”。“我们鼓励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支持相关产业链和‘专精特新’企业申报高价值专利,增强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恩光告诉记者,他们持续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并联合潍坊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相关企业“把脉问诊”,对重点企业开辟高价值专利授权“快速通道”,助力企业专利布局与保护。
  同时,该局面向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专利转移转化行动,强化高校院所和企业间的专利技术供需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截至目前,滨海区4家企业5种产品进入国家“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拟认定名单”。
  日前,在滨海区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加紧生产一批新能源汽车刹车片,一件件产品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逐渐成型,然后被整齐地打包、装箱,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主要生产盘式和鼓式刹车片、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等产品,近年来,公司加大了新能源汽车刹车片的研制,通过发挥品牌优势和配方能力,公司的产品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生产厂家。”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福新说。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今年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登“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榜单。目前,滨海区已有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家企业申报“泰山品质”产品、2家企业上榜“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我们建立滨海区高端品牌梯次培育库,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育方案,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品牌和追求卓越品质的热情,帮助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刘恩光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为企业搭建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强合作、拓市场,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作为今年滨海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头戏,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创建并申报的山东海化集团“一水八用”项目获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山东省四个项目之一,是我市唯一。
  据悉,该项目是在海化集团海卤水“一水六用”循环经济体系基础上,增加海卤水淡化循环经济标准和源网荷储循环经济标准,打造更为完善先进的“一水八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新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
  用“标准”助推企业“领跑”。今年以来,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牢固梳理“专利+标准”的工作思路,将专利优势转化为标准引领。截至目前,滨海区重点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的现行国家标准50余项,高标准成为高质量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