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莲 宋树云
在歌尔虚拟现实智能制造基地,有以VR产品为代表的“绿色制造”;在潍坊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有以新能源发电机、起动机为代表的“绿色动能”;在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有以可降解膜为代表的“绿色材料”……潍坊综合保税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实施产业能级、业态能级、服务能级跃升三大工程,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近日,潍坊综合保税区一案例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我们生产的薄膜在一定条件下,最快可在3个月内完全降解。”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副总经理冯益强介绍,他们的产品远销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圣和参与主导制定的《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成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综合保税区立足高能级开放平台定位,深化政策赋能,推动国务院支持综合保税区“21条”、海关总署综合改革“23条”应落尽落,培强做大虚拟现实、汽车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保税加工制造新高地,三年累计产值突破1000亿元。在潍坊市16个发展主体中规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最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最高。
抢抓先发优势,综合保税区持续开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区。高标准打造孵化培育、快速通关、展示展销三大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00余家;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四关合一”综合运营中心,年可实现业务量1000万单、进出口额20亿元以上;“潍坊进口商品购”展销中心汇集进口商品1万余种。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潍坊市比重超85%。
当前,综合保税区正创新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工程,构建“中心仓+海外仓”仓仓联动发展模式,海外仓总数达14个、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跨境电商1210出口规模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
企业发展逐“绿”向“新”,营商环境由“好”到“优”。去年以来,综合保税区在全省首推高效办成外贸“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建成开放式“外贸综合服务专区”,将企业开办等42个全链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企业准入准营、出口退税等时限压减70%以上;落户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协同服务中心、出口退税风险监控管理中心;建成全省综保区首个外汇业务直联点;引入全市首支应急转贷基金,业务、资金规模均居全省第1位。
提升产业“含绿量”,发展更有“含金量”。一组组数字见证着综合保税区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坚实脚步。据了解,全区外贸进出口额由2020年的184.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856.9亿元,连续突破7个百亿级关口,占潍坊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在海关总署牵头组织的全国综保区年度发展绩效评估中保持“A类”等次,两年内分别位居全国174家综保区第4位、第6位,居全省14家综保区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