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张磊 刘宁宁
暮春时节,万物竞发,昌乐大地处处激昂着发展的脉动。在位于乔官镇的潍坊兴佳洁日用品有限公司新厂区建设现场,只见车辆穿梭、焊花飞溅,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这家原名“昌乐县滨达塑料厂”的企业,在提出搬迁诉求后,经服务企业专员赵爱多方协调,精准匹配陶家庄村的闲置地块,同步完成营业执照变更。“从选址到办证都有镇上的服务企业专员全程帮办,新厂区计划4月底投入使用,投产后年产能将突破6000吨,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总经理李和兴介绍说,政府的高效服务让企业更有底气开拓市场。
这样的服务效能同样体现在山东旭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多台生产自动化设备同时运行,身着统一工装的员工正在生产线前有序作业。“立项、审批、建设‘全程护航’,4个月就实现投产。”企业负责人张润良兴奋地表示,企业目前拥有两条年产5000吨的现代化肉食加工生产线,配套建设7个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形成了“原料基地+中央工厂+渠道网络”的全产业链闭环。
张润良提及的“护航者”,正是宝城街道“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班,去年以来,这支队伍已为辖区企业破解土地手续、证件办理等难题40余项。
优化营商环境要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昌乐县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推出项目开工“五线联办一件事”,将33个主要事项深度融合、并联推进,节约企业业务办理时间2至3个月;乐器产业服务“一件事”,梳理出乐器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39项,为项目立项等16个事项提供组合式服务;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一件事”,申请材料由26份压减为19份,办理时限由107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
政企同心的发展故事还在昌乐不断延展。日前,五图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联合街道商会开展了“结对子、大走访、送服务”活动,网格化遍访201家会员企业,建立诉求数据库实时响应,已促成甘霖包装、凯建智能等多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帮助顺泉纸业、润德包装等多家企业对接金融服务……
这些鲜活的事例,折射出昌乐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昌乐县还聚焦企业发展全周期需求,持续深化包靠服务机制,以“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模式疏通发展堵点。“面对面”征求意见,县人大、政协轮流按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征集诉求建议,即时流转部门协同解决;“点对点”解决难题,镇(街、区)建立招商引资线索、在建项目存在困难、属地企业发展难题、需县级协调事项“四张清单”,由包靠的县级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实行动态管理、办结销号;“一对一”具体纾困,构建“30名县级领导+396名科级干部”服务矩阵,对908家重点企业实行定向包靠,有效增强服务企业发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