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新路径

(2025年04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李楠楠 郑茹琳 李文琪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潍城区永安路小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中,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径,构建尚美课程体系,推行“5E”教学模式,搭建双线展示平台,让整个校园沉浸在浓厚的文化与艺术交融的氛围之中。
    构建尚美课程体系,筑牢文化传承基石
  永安路小学对美术教材课例进行大胆重组,按照绘画、设计、工艺、建筑、雕塑五大主题进行分类,每个主题下设置单元。一至六年级共整合出52个单元,并以大单元形式开展教学,其中32个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
  基于自身优势和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开发糖画、纸艺、软陶三门特色专题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还推动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
  为打破学科壁垒,学校将语文、数学、音乐、劳动、综合实践等学科中潜藏的传统文化与美术内容进行筛选、提炼与加工,转化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并融入课堂。通过跨学科融合课程,学生在美术创意实践中,既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推行“5E”教学模式,激发美术创新活力
  永安路小学积极探索包含“启”(Engage)——文化浸润、激活审美,“探”(Explore)——多维体验、深化理解,“创”(Express)——创意实践、个性表达,“评”(Evaluate)——展评结合、反思提升,“拓”(Elaborate)——补充延学、传承致远的“5E”教学模式,该模式兼具文化传承性、美术创新性与技术先进性,具有可复制、能推广的特点。
  “5E”教学模式围绕单元主题实施,各环节紧密相连。以六年级上册“工艺-民间工艺-《壶趣》”为例,“5E”对应赏壶明文化、知壶精技能、制壶重创意、展壶共评价、鉴壶永传承五个课时任务,将壶的创意表达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美术技能,又深入理解了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5E”课堂上,学校在媒介材料使用、表现技法、呈现方式上都进行创新。同时,积极引入AI辅助,为学生提供创意灵感,助力教师精准评价、学生自我反思,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搭建双线展示平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为让学生的美术创意实践成果得到更好展示,学校搭建双线成果展示平台。线下,通过社团成果汇展、校园艺术展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线上,学校研发“艺趣”数字化展示平台、“云观艺”虚拟展厅。双线展示平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让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创意作品实现跨时空传播。
  通过系列探索实践,永安路小学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路径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渗透到小学美术创意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在创作中提升了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也得到有力促进。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创意实践教学,是赋予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我们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成果展示优化等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各环节,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汲取文化养分、释放创意的天地。”永安路小学校长张玉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