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鞠发营
作为第一期“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潍坊职业学院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连续四年获得A档评价。近年来,学院围绕职业教育三个布局体系,坚持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学院办学发展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三融合一对接”办学特色。
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在潍坊职业学院举行,这不仅彰显了学院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更为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服务区域发展 精准建设优势专业
学院聚焦国家级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产-城-校”深度融合,近五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98.5%,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紧密对接潍坊“9+3+N”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引领的专业集群,为全产业链提供多样化服务。牵头成立山东省现代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农业经理人学院,面向区域培养农业经营人才,实行“学-带-创”现代农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牵头成立潍坊职业农民学院,将优质职教资源下沉,在县域和村镇设14个分院、36个教学点,实现潍坊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全覆盖。学院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潍坊现代高效农业领跑全国,建设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作出重要贡献。
对接重点产业 培养高技能产业人才
学院紧密契合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计划和新兴产业布局,为山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围绕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产业需求,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牵头成立全国元宇宙产教融合共同体,率先制定元宇宙人才培养标准。与歌尔声学共建工匠学院,实施“1+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农机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共建潍柴产业学院。实施国家级现场工程师试点项目,380名定制人才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紧密对接低空经济产业,与天津鸿图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与潍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成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学院,重点围绕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测绘、海岸线巡检等多场景培训无人机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 蹚出职教出海新路径
学院秉承“开放办学、合作共赢、服务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学院三度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发挥涉农专业优势,“十年援非”成为技术援外服务品牌。成立了刚果(金)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选派4批次农业专家赴刚果(金)进行技术援助,受到刚果(金)政府高度评价。成立乌干达贾思勰学院、尼日利亚班·墨学院,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学院已与加纳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留学生学历教育。构建集学历教育、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人文交流“四位一体”办学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影响力。
潍坊职业学院以建设一流职业技术大学为标准,以第二期“双高计划”为契机,加快专业转型升级,强化教学关键要素改革,以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全面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