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普锐:专注细分领域 坚持科技创新

(2025年05月1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何 赛
  通讯员 裴悦廷 鞠玉鹏

  坐落于潍坊光电产业园第三加速器的山东中科普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并不大,只有39名员工,两层楼的面积既有研发中心又有生产车间。但就是这样一家看似不太起眼的企业,却拥有授权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部分产品更是做到了世界一流、国内顶尖。
  “现在我们测了一个小球,一次性把轮廓度和粗糙度都测出来了,包括直线度、倾斜度、角度、凸度、圆度,测量精度能达到0.1微米。”在中科普锐实验室里,企业董事长尹建华给记者做了展示,以该产品为例,今年预计销售量破300台,稳居国内前3名。
  尹建华介绍,高端装备发展是强国的基础,工业企业做高端产品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精密测量仪器能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通过对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张臣看来,精密测量仪器本身就是一个精密设备,它的研发制造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从核心零部件如传感器、信号处理芯片,到整机的光学系统、精密机械结构以及复杂算法软件,每一环都存在极高技术门槛。
  2013年,怀揣梦想的尹建华成立中科普锐,他组建了一支既懂精密机械、光学、电子技术,又熟悉计算机软件、算法的精锐团队。从表面粗糙度仪、超声波探伤仪这些小仪器开始做起,到进军高端形状测量,再到三座标测量,如今,企业自主研发出涵盖整个几何形状测量的多款智能检测设备,应用于表面形状测量、无损理化分析、油品检测与净化、设备状态监测等工业检测领域。
  “国产精密测量仪器替代进口是大势所趋,盯准了这样一个细分领域,来实现自己的梦,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中国精密制造业的发展。”尹建华的话真挚而热烈。现在,企业的出口市场也在慢慢打开,测量精度媲美进口仪器,但价格仅为其50%。
  没有耀眼的光环,疏于市场的喧嚣。10余年时间里,中科普锐专注于细分领域、潜心研发,在科研创新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未来的蓝图也愈加清晰。
  “为企业精心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解决科创企业在创业之初所遇到的痛点难点。”潍坊光电产业园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韩海健表示,在企业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每一个角落实现“全方位”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后勤部长”。目前,园区已培育单项冠军、瞪羚及专精特新企业64家,规模以上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20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