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列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并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
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的是广大群众读书看报、看演出、听广播、参加文化活动等需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优质化、均等化”问题凸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健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让优质文化资源、优秀文化作品走入千家万户,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也可以让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发扬光大,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能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利于促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解决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问题,使人民群众都能享有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把更快、更好地为基层百姓尤其是农村群众服务当成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精准识别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为前提,创新供给方式打通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的“最后一米”,缩短群众获得优质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物理距离。为此,可以通过优秀的文化产品、优质的文化服务,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城乡居民群众中建立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文化社团。这些文化社团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了群众的文化修养,还使得群众之间促进了交流,收获了友谊,极大增强了邻里间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以及群众对基层组织的认可和肯定,由此建构起基层中人与人之间情感共同体。优质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直达基层的机制创新,一方面要破除行业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协力共建,通过不同类型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方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收到相互借力、取长补短、提升文化服务和产品真正满足群众需求的功效;另一方面则是要深入细分社群、深入老百姓生活情景,以“走出去”创造“身边的服务”,真正让群众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有利于盘活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保障城乡人民享有优质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来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认同,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就潍坊而言,就是要通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来塑造“文化潍坊”形象,为更好潍坊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潍坊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立足潍坊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探索出了“非遗在社区的”的建设思路,即依托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网络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市级中心馆为指导,以县级总馆为统筹,以镇街文化站分馆为枢纽,以社区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落脚点,盘活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让特色“非遗”融入社区建设、融入社区发展、融入居民生活,也让潍坊非遗中凝结着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得以广泛弘扬,呈现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实现了非遗保护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拓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等新业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升级。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线上与线下一体、大屏与小屏联动、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数字文化体验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由此看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是传承潍坊地方文化、弘扬城市精神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