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品牌强农 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6月2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颖慧

阅读提示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强,品牌必须强。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加快农业品牌打造,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收益空间,且有利于引领优质资源向农业集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进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搞好顶层设计。一是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工程。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完善农产品标准化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收获、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从而实现产品信息的可追溯。二是健全农业监管体系。对农产品开展“月月抽”,保证上市农产品质检关“月月过”,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探索创新路径,激发内生活力。在打造农业品牌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农业集约化生产的新路径,以实现农业的持续进步与提升。一是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在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二是探索订单农业新模式。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支部+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向外对接企业寻求销售订单,向内引导合作社“抱团”发展,向下联系农户落实标准化种植生产订单。
  推进产业融合,激活发展引擎。通过农业产业融合,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农产品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补齐农产品品牌化过程中的短板,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多种农产品加工食品。同时,不断提高保鲜冷链技术水平,降低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运输损耗,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二是持续补链增链。不断拓展“农产品+”产业链。以农业品牌建设为主线,在推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品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助推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科技项目,鼓励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养生产品研发。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传播效能。农业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不断拓展宣传路径,以满足新兴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是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宣传方式。线上可以通过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把农产品放到网络平台展示,提高品牌的曝光率。线下可以结合本地的文旅优势,宣传当地文旅资源的同时,打响当地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二是打造品牌形象代言人。有研究表明,品牌代言人的吸引力对消费者品牌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对品牌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三是多讲品牌故事,用情感制造溢价。品牌故事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去更多更具有特殊韵味的特质,品牌农业营销的关键,是要会讲打动人心的好故事。这样,不但能体现企业文化,更能使产品持久于市场,提升品牌价值。
  面对新征程、新阶段,我们要把农业品牌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让更多农业品牌强起来亮起来。
  (作者单位:中共坊子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