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激荡处 丰碑永矗立

(2025年07月0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报今起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深入探访镌刻着民族记忆的抗战重要战场、巍然矗立的纪念设施、深藏功勋的红色村落,以及静静诉说着往事的遗址遗迹,走进那段用生命和信念铸就的峥嵘岁月,感悟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与伟大的抗战精神。
  □本报记者 王鲁萍 文/图
  莽莽巨淀,水光潋滟、芦荡摇翠;这片浩渺烟波,更是风雷激荡、热血浇铸的革命摇篮!
  作为山东三大革命老区之一,巨淀湖畔打响了鲁东抗日第一枪,走出了马保三等一批叱咤风云的爱国将领,更孕育了“八支队”“寿光独立团”“马家连”“陈毅担架连”等威震敌胆的铁血劲旅。昔日的芦苇深处,曾隐伏着渤海军区兵工厂的炉火,回荡着被服厂昼夜不息的机杼声——这里,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可歌可泣的烽火传奇。
  日前,记者踏进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区的水上王城·巨淀湖风景区,只见一座33.5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于景区中心,碑身正面“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的镏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座纪念碑以刚劲有力的简洁造型凝固着抗日烽火的历史瞬间,无声讲述着抗日武装在此打响鲁东大地抗日第一枪的壮烈往事。2021年6月,纪念碑被公布为寿光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如今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吸引着众多游客在此驻足瞻仰,感受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永恒回响。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始建于1993年,旨在纪念1937年马保三领导的抗日武装起义及在抗战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建筑平面规整大方,碑身高27.5米、碑座高6米、总高度达33.5米,石碑周围由大理石铺砌。2012年,纪念碑在原先基础上进行了重修,更显庄严肃穆。
  巍峨的碑身象征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碑座正面镌刻着遒劲的碑文:“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祖国蒙辱,人民罹难。中华儿女义愤填膺,奋起抗敌救亡……”这段文字生动再现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寿光儿女以简陋武器组建起抗日武装,为山东抗战史书写了光辉篇章。
  纪念碑东侧,是庄严肃穆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布展面积3100平方米,以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征战历程为时间轴线,重点展现了寿光革命老区英雄儿女慷慨赴国难、热血沃中华的大无畏精神。在公布的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中,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和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榜上有名。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是寿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壮举,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寿光各地的抗日力量蓬勃发展,中共寿光县委遵省委指示,于当年12月29日在牛头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八支队宣告建立。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下辖五个中队,共700余人。部队官兵团结,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深得百姓拥戴。
  1938年初,从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韩明柱到队任副指挥,整军建制,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首战三里庄伏击日军,大获全胜。继战三合庄,歼灭伪军近百人。两战告捷,军威大振,参军者踊跃,数日间部队达到2000余众。
  这支英雄部队后来在历次整军中被打造成王牌军,从山东转战至东北、海南,后开赴抗美援朝前线,万里征程铸就辉煌。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日伪军作战2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000多人,立下不朽功勋。其曾创全军“七个第一”:爆破攻坚第一法、挺进东北第一团、诉苦教育第一课、攻克锦州第一险、北平入城第一师、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这也是一支将星闪耀的部队,孕育了王文轩、王文介、朱春和、王道全等多位开国将军,在新中国革命史册上刻下深深的红色印记。
  金戈铁马的呐喊仿佛仍在回响,血染的风采依旧灼灼生辉。如今,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和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已成为开展红色旅游和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们正以其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磅礴力量,感召着后来者追寻先辈足迹,铭记那段风雷激荡、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让那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与爱国热忱,如不熄的火焰,永远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