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庄街道:特色种植绘就振兴新图景

(2025年07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家庄街道的黄烟种植区和烤烟房。
  □本报记者 王莹 文/图
  驱车至赵疃村,感受千亩黄烟田的壮观;自驾丰年年数字农业种植园,吃一颗馥郁清甜的蓝莓;走进芦笋基地,品尝“蔬菜之王”鲜甜味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因为优良的自然环境,在峡山区王家庄街道,特色农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成为引领当地“出圈”的流量密码。
  近年来,王家庄街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推出了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品质的“小、特、新”农产品,让其成为带动镇域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扩大了峡山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来到赵疃村,看到烟田里的黄烟一片连着一片,一株株烟苗枝繁叶茂、色泽饱满,即将迎来丰收。种烟大户钟希强的雪茄烟叶种植省级示范园里的黄烟植株郁郁葱葱,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我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黄烟,包括用于制作雪茄的高端品种,收益非常可观。”钟希强说。
  “我们这里有独特的湿润气候和生态资源优势,十分适宜黄烟生长。”王家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子社区党委书记李传涛介绍,当地产出的烟叶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钟希强的示范园是全省首个雪茄烟叶种植晾晒试点项目。采摘收获时节,这里最高峰单日可吸纳附近劳动力200多人,平日里还设置了20多个长期务工岗位,主要负责移栽烟苗、打药、烟叶采摘等工作。基地还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务工村民的职业技能,推动务工村民逐步实现由短期务工向雪茄产业工人的转变。
  据了解,王家庄街道通过实施“一地两用,一地双收”的粮烟轮作模式,实现了“钱袋”“粮袋”双丰收。
  在丰年年数字农业种植园蓝莓大棚里,每一棵蓝莓树都实现独立种植智慧化管理。虽然蓝莓的盛果期已过,但工人们依然在进行田间管理。
  据介绍,该种植园建有高标准数字农业设施温室20座、数字种植展示中心1座,首创“7+7”数字种植模型并在全国推广,种植蓝莓2.5万棵,年产蓝莓100吨,年产值1000余万元,年累计用工9000余人次。“随着基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们对工人的需求量也会不断扩大。”种植园负责人夏竹伟说。
  除了黄烟、蓝莓等,芦笋产业也是王家庄街道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潍坊中慧高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芦笋种植大棚,智能化的种植槽整齐排列,翠绿的芦笋苗在精准调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园区负责人刘洪彬介绍,公司将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现代农业智能化设备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芦笋种植,实现了对芦笋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
  芦笋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王家庄街道临近峡山水库,土壤质地肥沃、透气性强,适宜芦笋生长,这里出产的芦笋品质高、营养佳,深受市场青睐。同时,当地还开发了芦笋饮料、芦笋茶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全面构建高端芦笋产业链。目前,该街道已发展设施化芦笋种植面积100余亩,年产25万公斤,总产值超600万元。芦笋数字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特色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王家庄街道还以特色种植为依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串联起“春赏花、夏摘果、秋游水库、冬品民俗”的四季旅游线路,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超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