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晏子廉政思想
助力清廉潍坊建设

(2025年07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遵华

阅读提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廉文化,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弘扬晏子清廉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助力清廉潍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廉为政本,以上率下。从古到今,官吏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家富裕,齐国上下盛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晏子看到,奢侈腐败是齐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已经严重危及齐国的命运。他指出:“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廉洁清正是为政的根本,为政者只有施行廉政,才能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晏子虽出身名门贵族,但他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晏婴认为,身为一国之相,应该在各方面为国人作出表率,以防止奢靡之风的流行。虽身在高位,能吃得饱、穿得暖,有破旧的车马坐足矣。
  清心寡欲,倡俭戒奢才能做到为政清廉。晏婴辅政50余年,始终严于律己,奉行节俭,并坚持“国奢示之以俭”,对齐国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晏子廉为政本思想昭示一个千古不易的真理,执政者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根本。晏子尚俭的家风和品行,对后人有着巨大影响,也给今人无穷的启迪。对于为政者而言,贪污腐化往往是因为欲无止境、贪得无厌,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借鉴晏子崇尚节俭不慕奢华的品格,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要坚持尚俭戒奢,弘扬和传承好这种良好家风,把节俭作为修身、从政的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
  选贤任能,铲除谗佞。晏子认为“举贤任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问晏子该如何治理国家?晏子答:“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国君治国,举贤任能,则民兴国治,这就是贤君治国之道。景公又问“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对曰:“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穷;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举过者有赏。”贤君治国就是要任贤爱民,上下相安,上不傲下,下不反上,政通民和,人民安乐。因为国之政令要由各级官吏去执行,所以任贤是治国之要。只有将“贤”的标准融入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全流程,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成为治理骨干,才能从源头上确保权力运行的廉洁性。晏子还指出,治理国家最怕的就是“社鼠”“猛狗”,他们在朝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混淆视听,欺骗君主;在朝廷外向百姓卖弄权势,欺压乡里百姓。这些群体的存在,不仅会排挤贤才、败坏风气,更会成为廉政建设的“拦路虎”“腐蚀剂”。
  晏子强调“政任贤”,核心是“德才兼备”。建设清廉潍坊,必须树立“以廉为基、以能为要”的人才导向。一方面要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并将廉洁素养作为人才评价的“硬指标”。另一方面要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探索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度,让想干事者有方向、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此外,还要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竞争生态。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