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时代
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2025年07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童

阅读提示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支撑。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时代脉搏、回应实践需求,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文明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编写系列教材、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实践活动,让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实践养成上见实效,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通过文明创建活动,让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深化文明创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文明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要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为抓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在创建过程中,要避免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注重创建实效。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标准,让创建工作真正成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加强道德建设,彰显文明新风尚。道德是文明的基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选树宣传活动,通过讲述感人故事、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等形式,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建立健全关爱礼遇道德模范机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深入挖掘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劳善良、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结合现代生活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弘扬节日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建强阵地平台,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空间。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必须建好用好各类阵地平台,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资源,打造集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精神文化服务。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渠道,打造“云宣讲”“云展览”等线上平台,让精神文明建设触达更多人群。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馆功能,免费向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精神文明建设落地见效。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宣传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督查考核,压实工作责任。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焕发新活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