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2025年07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之凡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领导干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能否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
    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慎独”,并且许多官箴把“谨慎”“敬慎”作为为官的准则之一。南宋诗人、政治家吕本中在《官箴》中指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后来逐渐成为古代公认的基本为官之道。关于吕氏《官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故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称:“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重大报告和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经典官箴,并曾数次提及“清”“慎”“勤”。在主政浙江时,他曾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需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由此可见,清、慎、勤不仅仅是制度、是规矩,更是一种官德,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理解,这就是当时领导干部所要树牢的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理论课题,更是实践课题。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靠想干事来诠释,以会干事来彰显,用干成事来检验。领导干部要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把巧干作为方法,在知责担责、知重负重中当好“领头雁”。要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领导干部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反躬自省,锤炼共产党人的品质修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同时,要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心存敬畏、心存戒惧、手握戒尺、守住底线,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党员干部要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做好事。行使权力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想着群众,装着群众,时时处处把权力用在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上。对党员、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决不允许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碌碌无为的“庸懒官”,秉持“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为政之道。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影响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领导干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既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也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政治训练。要优化责任落实考评机制,对失职失责精准科学问责。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要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把纪检监察同对基层巡察结合起来、同各方面监督统筹起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增强以案促改促治实效,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广大党员干部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时,应深刻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回应党的期望和人民的需求。通过不懈努力和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书写新时代党员干部流光溢彩的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