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潍坊建设筑牢绿色屏障

——我市织就森林“防火网”守护生态“安全线”

(2025年08月0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沂山风景区,防火队员正在巡山。 记者 肖雪 摄
  □本报记者 赵金凤
  通讯员 赵玉杰 刘海涛

  作为山东省13个森林防火重点市之一,潍坊市肩负着守护380万亩林地安全的重任。近年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把森林防火作为守护资源安全、建设生态潍坊的重要抓手,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和运作手段,立足防在先、救在前、抓当时,着力推动森林防火转型增效,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专业处置、全民参与”的现代化防火体系,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单一整治向系统治理、行政推动向多元共治转变,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连续9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本轮防火季首次实现“零火情”,为生态潍坊建设筑牢绿色屏障。
  高位推动
  构建责任落实“全链条”

  潍坊市将森林防火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林长制为制度核心,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防控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各级林长带头开展巡林督导,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扛起行业监管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将森林防火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在春节、清明节、“五一”等关键时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11个帮扶指导组和5个综合工作组,常态化下沉一线开展包保督导,确保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田间地头。
  在我市,默默奉献的森林防火员们成为守护山林的中坚力量,临朐县国有沂山林场护林员蔡长春和妻子张庆丽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1998年蔡长春成为沂山林场护林员后,夫妻二人便扎根于此。他们负责林区及周边11个村庄1万多亩林地的管护工作,所在的金山顶瞭望哨海拔近800米,是林场护林防火的最佳观察点。这里距最近的村子有10公里的山路,平时采购生活必需品,骑摩托车要半个多小时,冬季大雪封山时,从班车乘车点到瞭望哨需步行3个多小时。20多年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始终坚守岗位,每日外出巡视,熟悉林地的一草一木,用自己的坚持与付出,为沂山林场的防火安全贡献力量。
  同样,在昌乐县国有孤山林场,众多森林防火员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国有林场强化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扩大封闭范围,对进入林区道路实行夜间、重点时间节点全封闭管理。孤山林场的防火员穿梭于山林之间,密切关注着每一处角落。他们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力度,专业队伍严格落实检查站执勤和林区巡逻巡护,及时制止野外违规用火行为。
  创新施策
  织密消防安全“防护网”

  在森林防火这场关乎生态安全的持久战役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创新思维和扎实行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森林防火工作体系,森林防火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锚定“一个目标”,压实责任筑底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林地范围内不发生森林火灾”为核心目标,将防控要求细化为督导包靠、培训演练、隐患排查、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火源管理等具体任务,通过责任清单化、任务项目化,确保防火工作无死角、无盲区,牢牢守住森林安全底线。
  坚持“两个依靠”,凝聚合力强基础。依靠专业力量,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方案,形成“专业队伍常年驻守、半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防火期支援、科技队伍源头把关”的力量体系。目前全市28支专业队伍610名队员,在本轮防火季排查隐患315处、参与救助47次,成为防火主力军。依靠群众力量。组建志愿巡逻队,推行“十户联防”,发动村民、户外爱好者担任监督员,动态加密巡查频次,构建起全民参与的“人民防线”。
  实施“三项行动”,精准防控筑屏障。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我市聚焦林电安全,常态化排查输配电设施隐患,今年已整治278处;及时发布禁火令、清理林下可燃物,杜绝“查而不改”。开展“蓄水赋能”行动,通过引水上山、蓄水屯山等措施,在沂山、嵩山等核心区实现1000米内以水灭火设施全覆盖,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开展“一山一预案”行动,结合地形、植被、水源特点,为林区定制应急预案和布防图,实现“一张图”精准防控。
  抓实“四个基本”,筑牢根基提能力。基本教育普及化,我市针对林区居民、进山人员、学生等群体开展防火讲堂,将防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提升全民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基本制度规范化,我市建立防灭火规划、演练、用火审批等闭环机制,推动工作长效化;基本队伍专业化,我市实行专群结合,为队伍配齐“一套服装、一辆车、一个水桶、一支水枪、一个喇叭、一个对讲机”,确保“召之即来、战之能胜”;基本设施智能化,我市推进防火通道、蓄水池建设,引入智能监测、无人机巡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网,重点林区监测覆盖率达95%、通信覆盖率100%。
  强化“五项措施”,提升效能保安全。网格管理全覆盖,我市依托林长制建立四级网格,8545名林长守护1.22万个网格,实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管”;集中整治消隐患,我市开展“清坟边、林边、地边、路边、隔离带”专项行动,通过科学手段削减可燃物,实行隐患销号管理;驻点督导抓落实,防火关键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由5个林业综合工作组驻点包保重点镇街,形成“发现-整改-反馈”闭环;实战演练强技能,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的“双盲”演练,提升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技能培训专业化,我市围绕灭火操作、安全避险等开展分级培训,打造规范化防灭火力量,全面提升综合防控水平。
  通过系统推进一系列创新举措,潍坊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从“防得住”到“防得好”的跨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为“更好潍坊”注入绿色动能。
  久久为功
  守护生态安全“生命线”

  九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政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织就严密的森林防火安全网。如今,在潍坊的青山绿水间,防火道路纵横贯通,智能监控精准预警,专业队伍严阵以待,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沂山风景区作为潍坊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在责任落实上同样不遗余力。青州市依托科技赋能,在云门山、仰天山等林区布设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仪,构建24小时智能监测系统,异常情况秒级预警。同时,发动村民组建志愿队,走村入户普及防火知识,凝聚全民防火合力。安丘市聚焦基础设施与队伍建设,在城顶山重点区域修建防火通道、蓄水池,保障应急救援通行与水源供应。森林消防大队城顶山中队常态化高强度训练,模拟火情演练中,队员十余分钟抵达现场完成扑救,展现专业应急能力。诸城市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将防火知识融入生活。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学生带动家庭参与;鼓励企业捐赠无人机用于巡查,提升监测效率。
  平安背后,是潍坊市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持续深耕与创新突破。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齐鲁大地的绿意盎然,为森林资源构筑更坚实防线,守护生态安全“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