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杨 洋
清晨六点,青州实验中学餐厅飘出阵阵粥香,学生们有序取餐,餐盘里热气腾腾的包子、金黄的煎蛋与新鲜蔬菜相映成趣。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该校自2017年在全市高中率先推行餐厅体制改革以来,以“四心”建设为核心,将食品安全、规范管理与育人功能深度融合,先后斩获“食安山东”餐饮服务示范单位、山东省首批中小学校星级食堂等三项省级荣誉,成为区域校园餐饮管理的标杆范本。
体制革新
打造“四心”就餐环境
2017年,学校打破传统承包经营模式,改为自主运营管理,斥资升级硬件设施:添置平板加热车、消毒柜等设备,建立快检室、更衣室,安装电子监控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让切配、烹饪等操作全程可视可溯。
为平衡营养与性价比,学校组建由家长、教师、学生代表构成的定价委员会,通过听证会确定每日24元的餐费标准:早餐6元含鸡蛋、豆浆和两种主食,午晚餐各9元均配水果和牛奶,每周蔬菜种类不少于25种,肉类、豆制品合理搭配。厨师长提前一周制定带量食谱,经校长审批后,由中标供应商每日新鲜配送,确保饭菜“热乎可口”。开设肉夹馍、馄饨等特色窗口,免费提供玉米粥、小米粥,满足多样化需求,全力打造“学校尽心、学生舒心、家长安心、政府放心”的“四心”餐厅。
全链监管
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为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学校构建起全流程管理制度体系:从人员管理到采购验收,从加工制作到留样检测,制定20余项规范制度,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形成“经营有总管、安全有专管、财务有监管”的工作机制。
食材管控上,实行大宗食材“教体局集中招标+学校二次采招”模式,供应商均为教体局招标确定的优质企业,厨师提前两天报送采购计划,验收团队每日索证索票、农残检测,连续三次质量不达标供应商将被清退。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每日晨会强化安全操作培训;每餐食品严格留样48小时,饮用水每学期检测,餐饮具高温消毒,色标管理规范生熟分开,从源头到餐桌织密安全网。
精细管理
“阳光财务”暖人心
每月5日前,餐厅财务收支明细都会准时出现在校园公示栏和家长群,各项数据清晰可查。学校实行餐厅财务独立核算,单独开设银行账户,规范设置会计科目,严禁白条入账,确保每一笔收支都经得起检验。
借助智慧校园系统,家长可通过手机端完成餐费预缴,资金直接进入专用账户,退费全程线上办理,无需繁琐手续。教师餐费单独记账,与学生餐费严格分离,银行账户产生的利息及时计入餐厅收入,真正做到“阳光财务,笔笔清晰”。这种透明化管理,让家长对餐费使用一目了然,连续三年家长满意度测评均达98%以上。
以食育人
餐桌变身“第二课堂”
清明时节,餐厅里学生们用彩笔绘制彩蛋;端午前夕,师生一起包粽子话习俗;冬至当天,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这些传统节日主题餐,让学生在味蕾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学校将膳食管理与育人功能深度融合,让餐厅成为“食育”主阵地。
推行“光盘行动”以来,学生餐后自主收拾餐盘、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设立“文明就餐岗”,由学生志愿者引导秩序,培养责任意识。家长陪餐、校长陪餐制度常态化开展,每月开展“家长开放日”,膳食监督委员会实时反馈改进建议。学校让餐厅不仅是就餐场所,更成为涵养品德、培育习惯的育人平台。
从热气腾腾的饭菜到细致入微的管理,从舌尖上的安全到餐桌上的教育,青州实验中学以“四心”餐厅建设为抓手,持续丰富菜品种类、提升服务质量,朝着“一流餐饮环境、一流饭菜质量、一流服务水平”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