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企业“急难愁盼”靶向发力,市特检院——

“移动服务大厅”打通民企“报检梗阻”

(2025年08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刘伟
  “以前报检得抱着一堆资料跑服务大厅,排队、补材料不说,还耽误了生产进度。现在潍坊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把‘服务大厅’搬到市场里,几分钟就办完了,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在潍城区钢材市场的“移动服务大厅”现场,潍坊英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经理翻阅着手机里刚办好的特种设备报检受理回执单,脸上难掩笑意。这一幕,正是市特检院践行“为民企办实事”承诺的生动写照。
  潍城区钢材市场是潍坊西部重要的钢材集散中心,聚集了420余家钢材贸易、加工企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门式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超过500台。这些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却长期面临“报检难”的困扰。
  “我们市场离市区远,企业大多是中小型商户,没有专门的办事人员。特种设备报检要填表格、跑窗口,有时候材料不全还得再跑一趟。”钢材市场管理方负责人坦言,不少企业和商户因为嫌麻烦、不懂流程,甚至出现过“拖延报检”的情况,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今年,市特检院在走访民企时,这一问题被反复提及。“企业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市特检院负责人明确表态,“不能让繁琐的流程拖慢企业发展的脚步,必须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市特检院组建了由分管副院长牵头的专项工作组,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从调研到落地的全流程筹备。工作组先是带着问题深入市场蹲点:连续一周跟踪商户报检全流程,记录下“表格填写不规范”等6类高频问题;走访市场监管部门,梳理出近年该市场特种设备检验的历史数据,精准掌握设备种类、检验周期等信息。“我们发现,60%的商户报检失败是因为材料不符合要求,80%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在线提交申请。”工作组成员的调研笔记上,密密麻麻记着企业的“堵点清单”。
  针对这些问题,市特检院量身定制了“移动服务大厅”方案。从相关业务科室抽调8名经验丰富的骨干,组成“检验+受理+咨询”的全能服务队;调配2辆专用服务车,装载便携式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让“大厅”真正实现“移动办公”;提前与市场管理方协调,将市场内的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成临时办事点,设置3个服务窗口,张贴清晰的流程指引图。
  准备工作就绪后,“移动服务大厅”在钢材市场顺利“开张”,工作人员现场为企业提供从报检咨询、资料填写到系统录入的“一条龙”服务,手把手指导商户完善材料,耐心解答疑问,将原本需要企业“跑腿办”的业务,变成了到企业“现场办”。
  “移动服务大厅”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350余台特种设备的报检受理,覆盖市场内90%的企业。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指导,80%的商户掌握了线上报检流程。据统计,此次活动为市场商户节省往返路程累计超过2000公里,缩短办理时间近300小时。更关键的是,所有受理设备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确保企业“持证上岗”,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移动服务大厅’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我们服务模式的新起点。”市特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这种“上门服务”模式推广到其他工业园区、专业市场,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定制服务方案,让“为民企办实事”既有速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