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瑗
渤海湾畔,潍坊依海而立,15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向海图强的壮志蓝图。作为环渤海重要的海滨城市,潍坊锚定“蓝色粮仓”建设目标,在海洋经济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全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创新
筑牢“蓝色粮仓”根基
海洋种业是海洋渔业养殖业发展的“芯片”,是现代海洋渔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潍坊聚焦种业振兴,依托3家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应用牵引基地,开展虾、贝、蟹类种业研发。其中,昌邑市推动广东海大集团、广东恒兴集团、汇泰控股集团等强强联合,投资组建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高丰富度遗传多样性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高抗、康大、快大三个新品系,年度可培育优质SPF种虾能力超10万对,突破了全基因组选育、SPF种虾双循环规模化养殖和种虾饲料研发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仅如此,潍坊拥有水产苗种研发及生产企业18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家,持有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黄选2号”等5个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年繁育各类苗种400亿单位,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水产种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升级
打造三个百亿级全产业链
“蓝色粮仓”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我市海洋渔业的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充分发挥资源、产业、技术等优势,重点围绕对虾、贝类、冷水鱼特色产品,打造虾、贝、三文鱼三个百亿级全产业链工程。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业、精养池塘参虾蟹养殖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业和湖库生态养殖业四大养殖产业。
在滨海区,龙威国家级海洋牧场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构建鱼礁群等举措,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精品渔场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碳汇渔业和滩涂贝类发展新途径。而在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三疣梭子蟹良种培育基地之一,蟹苗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一。2024年,潍坊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3.7万吨,增速为3.5%,渔业产值116.8亿元,可比价增速4.6%,位居全省前列。
“三新”行动
激发渔业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新渔人”培育、“新渔技”提升和“新渔品”塑造“三新”行动,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锻造高素质渔业人才队伍,我市聚焦渔业管理人员和基层渔技员能力提升,积极推行“走出去学经验、引进来促转化”模式,今年组织100余名渔业管理人员参加对虾种业创新研讨会,组织40名渔技员参与各级线上线下培训15次,选派2名骨干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攻生态养殖技术,同时邀请省内10位专家深入基层指导。近年来,通过举办四届全市渔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培育出全国技术能手1名、省技术能手1名、市技术能手3名。
在“新渔技”提升行动中,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发布潍坊“六大养殖品种”“十大养殖技术”;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合作共建潍坊市渔病防治医院,配备近100台(套)设备,为全市养殖企业提供免费检测300批次。同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建渔病远程诊断系统,使全市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同比下降20%。
在“新渔品”塑造行动中,选育一批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支持渔业合作社、联合体、龙头企业等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水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创建、品牌宣传推介,擦亮“潍有渔品”品牌。目前已塑造“潍坊卤水活虾”“老龙湾鳟”“峡山有机鱼”等有影响力的“新渔品”8个。
从种业创新到产业升级,再到“三新”行动的全面实施,潍坊正以坚实的步伐,在打造“蓝色粮仓”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持续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