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创造了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村改革发展经验,探索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美誉。近年来,潍坊市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引育30余万名各类人才融入广袤乡村,支撑现代农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潍坊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58.7亿元,稳居山东省首位。实践证明,“三个模式”的核心内涵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要义是创新,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时代内涵,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人才支撑”,形成“人才聚、产业兴”的良好生态。
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能级的“主力军”
近年来,潍坊打造了一支由龙头企业家、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组成的人才队伍,成为“三个模式”创新实践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一是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农业企业家发挥着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融入大市场的引领作用。5000多名潍坊本土企业家依托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以“链主”身份打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00余家,成功培育蔬菜、畜禽、农机、花卉、玉米5个千亿级全产业链,以及粮食、种业、朗德鹅等1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5+10+N”乡村富民产业矩阵加快壮大,为现代农业发展搭建起“四梁八柱”。
二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合作社带头人是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骨干力量。潍坊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壮大2.3万名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6家,省级373家,均居山东省首位;1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数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有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是提升家庭农场主队伍。家庭农场是掌握先进理念、技术、装备、生产方式的基本单元,其带头人能力直接决定生产效率。潍坊以能力提升为支撑,大力实施家庭农场主素质提升计划,鼓励组建家庭农场联盟,搭建覆盖农事服务、产品营销、金融支持、技术培训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全市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34家,数量居山东省首位,为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技现代化。近年来,潍坊积极落实人才新政“20条”等政策措施,构建“1+2+N”人才引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大力引进国内顶尖农业科学家。坚持紧盯前沿、全球视野,搭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引进19名顶尖科学家,并成立了一支由700余名科研人才组成的队伍。他们在承担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智慧农业设施装备等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在全球首次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培育出串收番茄、绿龙黄瓜等新品种16个,打破了一系列的国外技术垄断。
二是大力培育本土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聚焦本土科技人才培育,先后建成1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2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36家院士工作站、11个科技小院,孵化出潍柴雷沃、山东菲达种业等本土科技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全市本土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超2300人,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培育一群”的人才孵化效应,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本土、服务本地。
三是大力培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农业科技人才上,先后出台“青年人才集聚18条”等政策措施,在农业科技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技术试验示范等工作中,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先锋。
服务型人才成为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生力军”
近年来,潍坊坚持引育用并重,将一大批服务型人才融入农林牧渔等各产业、全链条,带领70%以上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发展轨道。
一是生产服务型人才。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关键在于专业化、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人才。潍坊引进10万余名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储的全流程服务。目前,已服务小农户119.5万户,蹚出了一条以大服务赋能大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技术服务型人才。潍坊农业的领先优势和硬核实力,不仅在于其发展水平高,更在于其可复制、可推广。这背后是4.5万名农业技术人才的支撑,他们长期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向农民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这支队伍中有1万余名农业技术人才常年“走出去”,将先进技术推广到全国27个省区。依托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全球29个国家建立262个种植园区,让潍坊农业技术“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三是市场服务型人才。“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农产品卖得好离不开市场服务人才的奋力开拓。近几年,潍坊深耕“互联网+农业”,打造了寿光“农丰网”、峡山“姜窖网”、青州“地主网”等特色电商平台,培育6000余名农村“网红”主播,通过直播带货将潍县萝卜、寿光蔬菜等特色产品推向国内外消费者餐桌。2024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64亿元,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精准衔接。
四是管理服务型人才。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四社共建”“党支部+公司+联合社+农户”等模式,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农户的产业优势有机结合,激活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体制活力。在管理服务型人才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村集体实现了年收入从零到十万元、百万元、千万元的阶梯式增长,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为乡村振兴凝聚起上下同心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