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阅读提示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必答题。而在一个崇尚奋斗、尊重奉献、充满正气的文化环境里,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更容易得到响应和认同。同时,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催生健康向上的新文化,并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员工的文化自觉和行为习惯,进而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为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政治引领筑牢企业文化根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践中,需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构建二者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一方面打破传统说教模式的束缚,将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要求转化为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无论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贴合实际的管理制度,还是清晰可遵的行为准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唤醒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奋斗热情,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活力,让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践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
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公司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搭建渤海湾港大讲堂、夜校等平台,邀请外部专家、集团领导、岗位骨干登台,既有理论宣讲,又有业务讲座,还有在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故事。这种“理论+业务+实践”的多元授课模式,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壁垒,让员工对党的创新理论、企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感知,实现了政治引领与文化传播的有机统一。
以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灵魂。从发展规律上讲,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无不需要共同的价值理念凝聚共识、引领行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既是企业遵循的价值标准、员工践行的精神准则,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生命力。国有企业的文化认同,根植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凝结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在传承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企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练形成“同心同德、忠诚奉献、创新开拓、追求卓越”的十六字企业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不仅构筑了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的“根”与“魂”,更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图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企业文化建设还需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实现价值升华。例如,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所辖潍坊港区打造“红帆领航”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员工走进当地村庄开展帮扶老人、完善基础设施等公益活动,既让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也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以多元教育强化企业文化认同。坚持守正创新,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保持活力的关键路径。文化认同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心理基础,而教育引导则是强化文化认同的基础性工作。唯有牢牢抓住教育引导这一核心,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才能让企业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将思想教育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关键抓手”,始终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引导员工自我教育,推动文化建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提炼一批“可学可做”的典型案例,推树一批“能追能及”的先进典型,形成一批优秀成果,让企业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并非简单的并列或从属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共生体”。若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企业文化便是深埋地下的根系,为企业发展汲取养分、筑牢根基;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枝干上的花果,彰显企业的政治方向与发展成果。二者共同支撑起企业的生命力与精神高度,推动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