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领航、就业带动、服务暖心,诸城市石桥子镇——

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5年09月2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陈浩 贾志凯

  初秋时节,步入诸城市石桥子镇张家清河社区,连片的黄芩、丹参、西洋参等中药材绿意盎然;田垄间红薯藤蔓蜿蜒,尽显生机;成片的黄烟植株挺拔、叶厚色润,长势喜人……这幅充满希望的田野图景,是石桥子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带领群众走实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实践。
  产业领航
  选准路子促增收

  “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就得找对产业方向。”张家清河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家宝与姑子庄网格党支部书记任孝森共同谋划,把破解“产业没特色、群众增收难”的难题扛在肩上。他们多次外出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结合姑子庄网格土壤和基础设施条件,确定以中药材种植为突破口,同步发展特色农作物,探索“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路子。
  任孝森带头试种、推广种植新技术,带动姑子庄网格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110亩黄芩,亩产干货350公斤;100亩西洋参,虽有三年培育周期,却因品质优良早被预订;190亩丹参,亩产可达1500公斤。这些中药材亩均净收益超过1500元,成为姑子庄网格的“定心产业”。此外,任孝森还种植粮食作物400亩、红薯360亩、黄烟110亩,年创收55万元。多元产业不仅拓宽致富渠道,更持续扩大社区产业版图。
  就业带动
  共绘致富“同心圆”

  李家宝始终把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放在心上。在发展中药材过程中,他和任孝森优先吸纳周边群众参与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仅丹参一项,去年就提供了百余个岗位,带动群众增收30余万元。
  李家宝充分挖掘闲置资源价值,成功盘活社区12间闲置房屋,精准招引山东凯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公司专注面粉生产、销售等业务,为社区注入新的产业活力,直接提供10个日常用工岗位。每逢传统佳节,该公司还为社区7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面粉,让产业发展的红利切实惠及老年群体。
  药材种植效益良好、企业有用工需求,吸引很多群众主动加入发展队伍。任孝森无偿传授种植技术,协调种苗、对接销售,带动群众种植药材约40亩;李家宝时常走进企业和农户家中,了解用工需求与就业意愿,搭建起企业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服务暖心
  织密服务“保障网”

  “产业要发展,服务更要跟上。老百姓的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大事。”李家宝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用脚步把“民生清单”走成了“幸福账单”。
  每逢佳节,李家宝都会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走访慰问,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坐在群众炕头唠家常、问需求,把党组织的温暖精准传递到每一户需要帮助的家庭;遇到老人患病、子女无法及时照护,他第一时间安排车辆、陪同就医、挂号取药,全程服务。他用贴心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暖心关怀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
  “石桥子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一社区一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依托乡村资源禀赋精准定位、科学谋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聚力破解发展瓶颈、优化服务效能,持续拓宽产业强、村民富、乡村美的振兴路。”石桥子镇党委副书记高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