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笔墨为媒绘家乡烟火文脉

(2025年11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谭鑫在创作中。
  □本报记者 刘燕 文/图
  “潍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藏在我心底的创作密码。”36岁的潍坊本土画家谭鑫,用一支画笔串联起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记忆与时代变迁,让潍县萝卜的清甜、杨家埠年画的喜庆、老城街巷的烟火,都在笔墨间有了鲜活的艺术表达。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谭鑫回到潍坊,在奎文区开启职场生涯。工作之余,书桌前的写写画画从未间断,而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他心向往之。这座城市书画名人辈出,各类书画展览接连不断,耳濡目染间,谭鑫对中国画的热爱日益浓烈,2015年,他毅然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国画技艺,在传统笔墨中寻找艺术的真谛。
  2023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遇成为谭鑫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得知奎文区美协组织书画爱好者赴临朐北黄谷村写生,他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初入北黄谷村,古村落的青瓦石墙、山间的清风绿树便深深吸引了他,“那种原生态的乡土气息,瞬间点燃我的创作灵感。”写生现场,谭鑫挥毫泼墨,将眼前的景致转化为“北黄谷”系列作品,不仅结识了诸多同道前辈,更坚定了“画潍坊、颂家乡”的创作方向。
  此后,谭鑫的足迹遍布潍坊的山山水水。青州柿子沟的层林尽染、安丘天路的蜿蜒壮阔,奎文奎星阁的人文底蕴,潍城归真园的雅致清幽……都成为他画纸上的风景。他背着画板走村串巷,用脚步丈量故土,用笔墨记录时光,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每一笔线条、每一抹色彩之中。
  2024年,在第四届山东省“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上,谭鑫的作品《潍县萝卜甲天下》成功入选,让潍坊特色农产品通过艺术形式绽放光彩。“萝卜是潍坊的特色名片,我想通过画笔让更多人了解潍县萝卜的独特魅力,感受潍坊的乡土风情。”谭鑫如是说。
  除了乡土风物,潍坊的民俗文化也成为谭鑫的创作富矿。他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灵感,创作了《五福临门》等新年画作品。画面以高饱和度的红、黄为主色调,线条简练而富有张力,将麦穗、锦鲤、“福”字灯笼等传统吉祥元素与秋收欢腾的生活场景紧密融合,色彩浓烈喜庆,既保留了民间年画的质朴热烈,又融入时代审美,让传统民俗在笔墨间焕发新生。
  而在《老城记忆》系列作品中,谭鑫则将笔触转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土情怀。他以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城景象,开裂的墙皮、生锈的铁门、楼道里堆着煤球的角落……这些承载着几代人生活印记的场景,在他的画笔下鲜活重现。“城市更新拆掉了漏雨的屋顶和开裂的墙体,托住的是安稳日子;推平了安全隐患,重建的是便捷舒适的生活圈。”谭鑫感慨,他想通过作品留住那些斑驳的记忆,让老墙不再硬扛风雨,也让人们在时代变迁中不忘来路。
  从乡土风物到民俗文化,从老城记忆到时代新貌,谭鑫的艺术创作始终围绕“不忘初心”的核心,将个人情感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潍坊的乡土记忆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而他则用画笔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具有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这些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记录,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对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珍视与反思。
  如今,谭鑫依然在“画潍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近期,我正在构思‘安丘天路’系列作品,争取早日创作完成。”谭鑫表示,他将继续深入挖掘家乡的文化符号,用更多优质作品讲述潍坊故事,让这座城市的美,通过笔墨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