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近年来,平台经济驱动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滨海区深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领域,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以党建为纽带,让党的温暖顺着产业链、服务链,稳稳淌进新就业群体心间。渤海国际水产市场的蝶变,是这一实践的鲜活注脚。滨海区以渤海国际水产市场为切入点,以“组织筑基、品牌提效、服务赋能”为抓手,将原本零散的经营力量,拧成“抱团发展”的强劲合力。
负责市场建设管理运营的潍坊和旭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滨海分公司,在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导下,坚持“因地制宜、高效利用”,把党建阵地建到商户心坎上。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市场建成了集学习教育、党群交流、便民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党员活动室,实现“一室多用、设备共享”,打造了“党旗红市场兴”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市场业务、区域发展大局深度融合,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党建路径。同时,聚焦年轻从业者进行重点培养,促进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让党组织的凝聚力持续增强。
为让党建真正服务经营,公司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设党群服务站,常态化提供纠纷调解、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依托商户集中优势,党支部牵头设立了滨海区“鸢都轻骑兵驿站”,免费为骑手提供暖心服务。就连周末的停车场也向隔壁弘润温泉小镇游客开放,提供800余个免费车位与充电桩,既解游客“停车难”,又为市场聚人气,实现“党建搭台、政企双赢”。如今,潍坊和旭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滨海分公司党支部获评全市“小个专”先进基层党组织,“鸢都轻骑兵驿站”更入选全市首批“友好场景”,成为名副其实的“暖心地标”。
这样的“红色堡垒”在滨海区并非个例。为抓实党员管理教育,针对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出服务“组合拳”,推行“班子成员下沉支部当党建联系人”机制,每月带着政策、台账到一线;市场监管所“党建指导员”化身“贴心管家”,年报指导、质量把关随叫随到。
党建引领下,党员先锋作用持续彰显。今年以来,41名党员经营户主动带头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在明码标价、食品安全上树标杆、作表率,成为稳住市场秩序、赢得群众信任的“定心石”。
党的温度,同样暖了新就业群体。“天热有矿泉水、凉风扇,手机没电随时充,跑单都更有劲儿。”骑手小李口中的“暖心驿站”,正是滨海区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服务阵地。针对全区7家外卖平台、80余名骑手“奔波在外、需求细碎”的特点,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精准摸底、温情服务、引导参与”三步法,让党建服务追上车轮。
“我们对网约配送行业逐一排查流动党员、寻找隐性党员,耐心引导骑手向党组织靠拢,尽全力让‘分散在街头’的骑手找到组织的‘归属感’。”滨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科副科长李海凤告诉记者,他们还联动多部门开展“暖新关爱”活动,筛选出首批8家“骑手友好商家”,让骑手享受优先接诊、买药折扣、修车减费等福利,把每一份关怀都精准戳中骑手的“急难愁盼”。
如今,滨海区的骑手多了个新身份:城市流动网格员。他们发挥“走街串巷、熟悉路况”的优势,化身食品安全监管员、社区网格安全员,发现违规操作、安全隐患随时上报,遇到老人问路、物品遗落主动帮忙,骑手们从“城市的服务者”转变为“治理的参与者”,在街头巷尾书写着新就业群体的独特价值。
当前,全区80余个小微企业党组织、430余名“小个专”党员,正带动更多商户诚信经营、创新发展;80余名骑手穿梭在街巷,既是民生服务的“摆渡人”,也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党建红与市场的烟火气、骑手的车轮印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小微兴、新业暖、城市安”的生动图景,为滨海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