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哲
时至初冬,在安丘市凌河街道大姜主产区,姜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进行最后的采挖,为一季辛劳画上圆满句点。这标志着本年度大姜的规模化收获基本落定,也为“土中黄金”的市场流转拉开序幕。
素有“全国农业开放发展第一县”之称的安丘,目前大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吨,大姜出口量占全国的80%。作为全国最大的大姜出口集散地,安丘拥有4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支撑。在山东鑫硕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紧完成一批发往日本的保鲜姜订单。值得一提的是,仅“姜泥”这一深加工产品,企业年出口量就达1000多吨。
安丘大姜的种植史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经数百年选育与匠心栽培,形成了姜块肥大、色泽鲜亮、结构紧密、丝少肉细的特质,兼具辛辣与清香。这一品质为其赢得诸多荣誉:1995年,安丘获评“中国姜蒜之乡”;1997年,安丘大姜成为A级绿色食品;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清单。此后,“山东地标名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接踵而至,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在凌河街道汶水红红芽姜产业园,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改写传统大姜“一季收、全年卖”的节奏。通过地暖补热、物联网智能环控等技术,这里实现了红芽姜的反季节种植,变“一季收”为“全年有”。当普通大姜进入仓储,冬季新鲜上市的红芽姜即成市场“宠儿”,价格倍增,亩收益可超20万元。这一种植模式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已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共同增收。
种业创新也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4年,安丘成功选育并命名“安丘大姜1号”和“安丘红芽姜1号”两个专用型高产新品种,实现当地生姜种质资源的重要突破,有力推动当地生姜育种产业发展。
从田间到车间,从国内到国际,安丘大姜在“收”与“卖”的高效协同中,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与活力,成为潍坊农业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展望未来,安丘正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加速构建集种植、加工、研发、物流、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让这缕源自齐鲁大地的辛辣清香,持续飘香全球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