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1999年,刚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袁兴芬,怀揣对教育的热忱走进寿光一中校园,站上三尺讲台。26年光阴悄然流逝,她在黑板的方寸之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育人”二字的深刻内涵。
“袁老师的教案像本‘活教材’。”数学组青年教师总爱翻阅袁兴芬的备课本。从2010年起,她就连任备课组组长,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把集体教研做出了“烟火气”: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逐题推敲,从高中压轴题的多种解法到课堂提问的语气语调,连板书设计的留白都要反复琢磨。
课堂上的袁兴芬有双“火眼金睛”。后排角落里低头摆弄橡皮的男生,被她轻声叫到黑板前:“咱们一起试试用方程解这道题,我相信你能找到突破口。”她从不用“这道题很简单”打击学生,而是把函数图像比作“过山车轨道”,让几何抽象的数学符号生出“温度”。对数学学科薄弱的学生,她总在作业本上留下暖心批注:“这次步骤比上次清晰多了,继续加油!”数学成绩一般的刘欣彤,在她持续半年的鼓励下,数学考出了112分的好成绩。
二十六载教学生涯,荣誉簿上写满见证:校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2014年获评寿光市优秀教师,2015年成为寿光市教学能手……但袁兴芬最珍视的,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张静寄来的明信片:“您讲过的均值不等式我或许忘了,但您说‘别怕犯错’的话语,一直记在心里。”
如今,袁兴芬依然保持初登讲台时的热忱。她的教案本换了一本又一本,不变的是扉页那句“让每个学生爱上数学,更爱上思考的自己”。在寿光一中的三尺讲台上,袁兴芬正用热爱与坚守,续写着属于数学教师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