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滨海区央子街道,映入眼帘的美丽景色构成了迷人的乡村田园画卷。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群众的深切期盼。今年以来,央子街道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文体设施等措施,力促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记者在该街道固堤场村看到,村民郑天功将家里的两个分类垃圾桶分别倒进了一辆垃圾收集车里。收集车一边缓慢地行驶,一边播放收集垃圾的录音,村民们听到声音,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把垃圾倒进收集车里。
“我们村在全区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已经成了村民的一种习惯。”固堤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宗君说,村里每天定时定点收集,并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做到村民家家垃圾不囤积。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变群众观念是第一步。央子街道坚持群众“自己事自己办”,按照“属地管理、村民参与、共治共建”的原则,动员广大村民集中开展垃圾清运、环境治理等,并全面摸排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确定综合整治重点和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区域清理责任人,全面推进整改,以此推动形成广大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是整治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真谛。“除了实现雨污分流,路域整治、强弱电入地、绿化美化等也是我们村的重点工程。”蔡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延安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自觉维护村居环境,村里实行星级村居评比,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行走在蔡一村,一个个轮船形状的风情小筑、一幅幅彰显渔盐文化的墙体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我们村新修建的网红打卡地。我们村的村民之前从事渔盐行业,今年我们把家乡文化与环境整治相结合,让村庄守住了‘乡愁’焕发了‘古韵’。”蔡延安说。蔡一村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充分利用墙体绘画、微景观等表现形式,巧妙地将田园风光与民俗风情有机融合。
突出特色文化,央子街道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一村一品,实现全面提升。“我们在美化上提升内涵,坚持‘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的理念,充分挖掘、保护本土文化,把乡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街一色、一巷一景’。”央子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张立慧说。
一项项人居环境整治的硬指标完成,让群众乐享发展成果,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大家的生活环境。
“我们村是越来越好了,一点不比城里差,今年我们村还打造了一处‘后花园’,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更为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双庙子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树升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央子街道坚持示范引领,高标准打造6个美丽宜居样板村,以点带面促进“一片美”带动“整乡美”,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目之所及,一个个整洁优美的乡村如珍珠般散落在央子大地,成为群众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我们将持续巩固‘净起来’的成果,以‘绿起来’为目标,让乡村‘美起来’,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接续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央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建伟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