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智办有温度的教育

——潍坊七中构建全场域一体化惠民服务体系推进家校社融合共育

(2022年12月0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 莹
      通讯员 黄海鹰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乎千家万户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潍坊七中凝心聚力,大胆创新,倾力构建全场域、一体化惠民服务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显著,社会满意度达到新高度。
  健全机制 激发办学活力
  创新构建培养机制,潍坊七中搭建多个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举办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座谈会、创新课堂大赛、希望大讲堂等活动,持续进行青年教师成长过程性评价,促成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持续推进“理解为先的单元教学”,潍坊七中聚焦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理解力提升,构建分层分类的“惟真课程”,打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惟真课堂”。教师易教,学生乐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实施多项“微改革”项目、改革职称竞聘方案、修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成立希望学院和青年教师发展学院、优化学校内设机构等举措,建立了管理规范、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激发了办学新活力。
  家校共育 打造坚实教育同盟
  提供高质量家长课程,发布假期家长指导和居家防疫家长指导,开通心理热线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积极落实家访制度,通过入户面访和电话家访实现家访全覆盖。
  建立完善三级家委会、家长理事会,参与学校事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疫情期间,班级家委会协助班主任顺利完成由线下到云端的班级管理模式转换,提升了云班级管理效率。
  选择优秀家长担任学生发展导师,为学生提供思想、生活、心理、规划指导;为推动家风家训建设和家庭劳动教育落实,鼓励家长与学生同时参加爱家系列活动。
  校社联动 拓展协同育人空间
  多次组织师生到潍坊党性教育主题展馆参加教育学习,进行研学实践,增加亲历体验,实现多场域育人。
  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调研指导;每学期为学生组织1次法制教育报告会;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参加卫生清洁、网络办公、疫情防控、环保宣传、文化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实现多种维度融合育人。
  明确育人目标,加强学段衔接。该校致力于打造初高融通教育共同体,并与多所大学建立教育融通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双向融通课程,推进全学段一体化育人。
  通过公众号推出校友风采、校友故事汇,建立优秀校友墙,重修校史馆,激发学生奋斗动力;举办优秀毕业生返校专场报告会,以成长经历和励志故事带给学生人生启迪和奋斗力量。
  一体化服务 让惠民落实到位
  组建家校交流群,每学期召开4次家长会。建立家长服务中心和校长会客厅,及时解决学生及家长的疑问和诉求。各教学部线上设立“教育惠民一码通”,线下设置“回音壁”,认真倾听家长、学生、群众的声音,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服务效能。
  落实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全面、及时发布学校各类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畅通咨询渠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当好教育惠民服务宣讲员,加强教育改革最前沿信息和教育惠民好政策解读宣讲,通过学校公众号、网站、教师会、家长会、微信群等及时传递潍坊教育、潍坊七中好声音。
  制定《“问民所需、解民所求”活动实施方案》,完善沟通机制,建立快速精准解决机制,为师生排忧解难。在近期公布的潍坊市教育惠民“微创新”优秀案例和教育惠民服务网建设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该校报送的《建立“全方位一体化”教育惠民服务体系》和《创建全场域惠民服务体系 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