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周丹)今年以来,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多措并举建设“清廉村居”,督促村干部廉洁用权,激发村庄发展内在动力。
箍紧“微权力”,建设清廉班子。进一步梳理小微权力正负清单,划定权力界限,使村干部清楚“是否能干、干什么、怎么干”。街道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4个村实现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两职合一”,未实现“两职合一”的38个村成立了监督小组,使农村基层监督力量整合衔接。各村设立一名日常监督员,监督村“两委”干部日常用权,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实施“阳光三务”,调动群众参与监督。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以每月2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对村内重要事务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补贴发放、村级财务收支等通过在村“三务”公开栏张贴公示,同时利用“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等载体,实行“三务”线上公开,既满足群众多样监督需求,又约束村干部用权。
紧盯“三资”管理,守好村集体经济“钱袋子”。街道制定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村集体资金使用、资产经营、资源处置都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理,做到家底清、账目明。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双重作用,每月主动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街道聘请第三方对辖区12个“三资”规模大的拆迁村和2个涉及“三资”问题重点信访村进行了专项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由街道经管站牵头进行整改,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给予2名相关责任人党纪处分,下发2份纪律检查建议书,倒逼村规范财务管理,确保“三资”管理村级监督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