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史海莹
“我们林场面积3.6万亩,有70余名森林防护员,每人负责300亩至700亩森林,单靠人力,从清晨忙到夜晚,也就巡逻一圈。现在配置了无人机,2个多小时就能绕行林场一周。”3月19日,青州市杨集林场场长闫金亮告诉记者,该林场内配备了3种不同功能的无人机,分别用于林场巡逻、喊话、灭火等,再加上覆盖整个林场90%出入通道的视频监控系统,让他们更加精准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景区西木屋岗请汇报所在位置及防火情况……”在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运行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云驼片区林长赵新坤正通过智能巡检系统与当班护林员进行对话。他告诉记者,依托卫星定位技术,这里建立了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对森林管护人员的智能管理,通过掌握护林员所在位置、巡更范围和巡更路线,及时交叉补位,确保防火巡查无盲区、全覆盖。
据悉,除此之外,云驼风景区还建立了基于红外线热成像应用的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火源热点实时识别、准确报警、自动定位,并以自动语音警示、全程录像、网络无线传输视频数据等技术为支撑,设置45处森林防火智慧电子卡口,安装省级联网森林防火监控2处,基本实现数字化森林防火监控全覆盖。
虽然有先进的数字化系统,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人的作用不可替代。为确保实现“林长治”,青州不断完善“林长制”体系建设。
日前,青州市王坟镇许家村附近山林中,十几名村民忙着清理山上的干草。“今天共来了3个小组,主要就是清理干枯的杂草和作物,助力护林防火。”正在山上值守的村党支部书记杜德英告诉记者。
杜德英还是该村林区的林长,承担着村庄森林资源保护的职责。面对许家村东西两面靠山,护林防火任务艰巨的客观情况,他推动该村组建了8个护林防火小组,轮流到山上开展防火巡查,并做好进出林区车辆、人员的信息登记和检查工作,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入林。
“每年冬春季是防火重点时段,每天都有人在山上巡逻,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雨季的时候,村民也会携带桃树苗、松树苗等上山栽种,绿化山林。”杜德英说。
在许家村的林区边,记者看到了标有“林长制”的公示牌,公示牌上,林长的姓名、职务、监督电话、职责等内容一目了然。为守护发展好青州的绿水青山,青州构建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明确了1055名林长、492名护林员的管护责任,并把相关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框架,建立起横向覆盖、纵向到底的护林防火体系。
以林长制为统领,青州传承弘扬“绿色接力棒”精神,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多栽树,全力推动实现山区森林化、城区园林化、平原林网化、镇村花园化,林地面积达到8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56%,该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