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通讯员 李文聪
近年来,昌邑市围子街道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党建统领 打造育人品牌
围子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前置,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党小组建到级部上。他们把办学满意度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与各类评选表彰、成果推选、师德考核、绩效工资改革等事项挂钩。推动中小学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建工作专项督导,创建一批党建示范校。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让孩子们“在村史馆里上课”。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建设活动,健全完善“一校一品牌”特色党建工作机制,使红色育人底色更加鲜亮。
改善办学环境 提升育人水平
围子街道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建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跨年级、跨班级组织实施各类活动。围子街道辖区内的学校利用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
全面改革办学模式,增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围子街道实施“1234”管理策略,强化对街道辖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指导。搭建区域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平台,各学段开展主题教研200余次,全面推动区域教师素质、教研水平、教学质量“三教提升”。
实施强师计划,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围子街道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组织开展校长领导力论坛、镇校两级班主任论坛等活动,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和中层干部的执行力;组织新入职教师培训会、质量提升研讨会、专业成长座谈会等活动16场次,提高教师的执教力;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努力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创新型教师;探索“青蓝结对”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六大制度,持续整治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创新教育运行方式,加强校内、校际、跨区以及更大范围的教学改革研讨。
探索家校社共育体系。围子街道打造特色鲜明的“3322”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协调家庭、学校、社区三大育人主体,建立职责明确的育人服务团队,通过参与服务管理、整合优势资源、拓宽教育平台、开发社区家庭教育课程等途径,进行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加快教育基建 收获育人成果
统筹考虑镇域发展、人口流动变化等因素,围子街道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幼儿园,着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切实满足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
2022年,围子街道投资1100万元建设宇翰幼儿园;投资120万元建设亿润小区幼儿园;投资170万元建设宋庄初中、宋庄小学的塑胶场地、篮球场、排球场。
精准帮扶资助困难儿童,确保教育路上不落一人。围子街道坚持财政资金向困难群体倾斜,让每一位困难学生都能享受扶贫政策。争取爱心款近10万元,共资助79名困难儿童和14名教师。
近年来,围子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潍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围子街道家庭教育中心研究的“家校社共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围子街道整体办学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家校关系和谐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