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通讯员 韩明东)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推动作用,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小学在构建二十四节气育人课程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深度开展“节令·节日”项目化课程育人实践研究,激发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活力。
为保障“节令·节日”课程有效实施,学校全方位规划,把“节令·节日”课程嵌入学科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综合实践等课程中,通过保障课时,创设显性和隐性的文化氛围,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节令·节日”文化价值融入学生生活,多措并举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为深度开展项目化学习,学校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体验形成了项目化“一中心三导向四促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主题学习。“一中心”即一个研讨主题,“三导向”为驱动问题、探索过程、多元评价,“四促进”为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学习反思、自我展示。
为促进“节令·节日”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学校构建了“多元动态·修正赋能”评价体系,坚持“关注过程,关注成长”的原则,依据课程实施的环节,建立全过程的分布式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量表清单和记录手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修正提升,小组、老师、家长等对学生项目化学习过程进行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修正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