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科技强审 数据先行

——市审计局加快新时代智慧审计建设

(2023年06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审计局工作人员开展大数据审计分析。 通讯员 刘旭 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静
    通讯员 吕晓敏 杨 琦

  近年来,市审计局积极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坚持科技强审、数据先行,加快新时代智慧审计建设,深化智慧审计技术创新应用,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质效。
   构建“三库”
  夯实智慧审计根基

  打造智慧审计,项目是依托,数据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市审计局通过创建“三库”,打造审计项目“孵化器”、审计人员“工具箱”、智慧审计“云平台”。
  创建政策资金项目库。市审计局全面梳理收集各类政策和专项资金,分类别分领域建立项目库,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目前,已汇集科技类、教育类、社保类等9个领域,涵盖中央、省、市政策资金1800多亿元。在今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市审计局以项目库为基础,采取“1(市本级)+2(2个开发区)+8(8个部门预算执行)+10(10项专项政策资金)”审计模式,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全覆盖分析,实现了疑点分析智慧化、现场核查精准化。
  拓展大数据审计资源库。市审计局坚持数据先行,完善采集机制,对全市重要行业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建立了包含26个行业单位、21T数据的审计数据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拓展归集渠道,推进数据标准化,形成了定期采集、现场交换和协议查询相补充的大数据归集处理方式,为开展智慧审计奠定了基础。
  建立大数据审计人才库。市审计局突出计算机人才培养,建立行业大数据审计基础人才库,全市已有162名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中级职称考试,形成了大数据审计的中坚力量。同时,市审计局注重培养人员的专项技能,组建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团队,持续开展技能竞赛和实战比武,全面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
   统筹谋划
  推进智慧审计创新

  大力推广数字化审计方式。市审计局把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作为干好审计工作的基本功,按照“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着力增强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组建以市局为中心,辐射各行业领域、各县市区的“1+N”大数据分析团队,对市县两级预算执行审计全面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全市1500多个一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在开展的公交运营发展状况专项审计中,审计组通过对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线路规划设计等进行数据分析,揭示了公交场站建设滞后、营运线路不科学、定制服务不精准、公共交通覆盖率低等问题,为推动公交运营效益和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公交审计的大数据审计、研究型审计案例在全省推广。
  持续推进“双主审”模式。审前,数据先行,市审计局以数据主审为核心建立分析团队,开展审前数据分析,根据疑点完善审计方案,校正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有效节省审计时间;审中,贯通协同,业务主审和数据主审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每天沟通分析交流,重点事项实时会商,数据主审负责内业分析,业务主审调度外业核查,合力提升审计质效;审后,成果共享,通过技术研究成果与审计业务成果共同开发,以数据审计推进业务成果提升,以业务成果促进大数据技术方法熟化固化。在乡村振兴审计中,采用“双主审”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共采集数据32项,编制数据分析指引清单45项,发现问题43个,该项目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审计案例和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案例。
  强化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坚持统一组织、一体谋划,市审计局实行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2021年以来,该局先后开展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选题15项,其中2项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交流、6项入选省审计厅典型案例。在海绵城市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中,市审计局抓住潍坊市建设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市机遇,运用水力分析模型软件HEC-RAS与水文分析模型软件HEC-HMS,结合ArcGIS分析工具,精准识别发现问题,形成的大数据审计攻关成果,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用为本
  构建智慧审计平台

  加快“金审三期”应用推进。抓住“金审三期”应用试点机遇,市审计局运用“金审三期”系统推进公文流转、规范项目管理、完善现场作业,创新开展线上审核、前置审理,实现了作业流程精细化、业务管理扁平化。经验做法在审计署“金审三期”应用推进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试点应用工作得到审计署和山东省审计厅的肯定。
  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市审计局充分运用山东审计地理信息“一张图”,在相关审计项目中快速分析、精准定位问题,审计质效明显提升。市审计局将地理信息“一张图”和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和资源环境审计中,对海域保护、海洋利用、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36项数据分析,涉及海洋面积7万多公顷,审计促进整改各类问题资金360多万元,该项目案例入选省审计厅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选题。
  推进BIM+技术实践运用。市审计局组建BIM技术团队,将BIM图形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审计技术运用到实践中,打造在线化、数字化、智慧化的BIM投资审计平台。在宝通街快速路项目跟踪审计中,市审计局通过BIM技术模拟,审减工程造价、节约财政资金2.6亿元,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推动出台10项管理制度,改进了项目管理,提升了建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