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专版

捉“瞎眼碰儿”

(2023年07月2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剑侠

  每当听到“麦浪滚滚闪金光”那熟悉的旋律,每当遥望广袤田野里那成穗的小麦,我就会想起小时候放学后到麦田里捉“瞎眼碰儿”的情景。
  那时我住在潍北白浪河畔华疃村姥姥家,每到河畔那片麦田里的小麦打苞成穗的季节,我们就开始了捉“瞎眼碰儿”吃荤的甜美日子。那年月乡下生活十分清苦,常年吃的是地瓜面加萝卜咸菜,除了逢年过节,是难以吃到肉的。所以,田野里的“瞎眼碰儿”、蚂蚱等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荤品。记得那些夕阳余辉刚刚抹去的傍晚,我们小学生放学后就和村里成群成帮的男女老少们结队走向白浪河两岸的麦田,踏着麦浪捕捉“瞎眼碰儿”,大家还开玩笑说“开开洋荤”!“瞎眼碰儿”是一种像花生米那么大的紫色昆虫,学名金龟子,从医的父亲曾告诉我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它的外壳坚硬光滑,白天一般很少见到,到了晚上它们喜欢聚集扎堆,遇到亮光还会没头没脑地胡碰乱扑。因此,人们就称其为“瞎眼碰儿”。
  第一次捉“瞎眼碰儿”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在那个夕阳染红天际麦香飘逸的傍晚,我刚刚放学回家,姥姥就神秘兮兮地小声对我说:“听你东邻大姨说,这几天傍晚白浪河麦地里的‘瞎眼碰儿’特别多,你也去捉些来,咱们改善改善生活!”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立马拿上一个空罐头瓶,约上全子、福子等小伙伴,急匆匆向白浪河畔奔去。一路的风景甚是美丽,圆圆的夕阳缓缓向山那边滑去,劳作了一天的老牛们“哞哞”叫着走在归家的路上,白浪河两岸涌来了一拨又一拨捉“瞎眼碰儿”的农家人。乡亲们见面后先微笑着打个招呼,然后便心照不宣地涌入麦田。天渐渐暗了下来,到处静悄悄的。此时,心中向往的场景终于出现,只见大片的麦芒上竟爬满了黑压压的“瞎眼碰儿”,它们有的两个紧紧抱在一起享受甜蜜,有的单个立在麦芒上默默想着心事。华疃一村有位老人曾神秘地对我说:“捉‘瞎眼碰儿’要逢双日,双日一捉捉一对儿,单日只能捉光棍儿!”捉“瞎眼碰儿”时不能大声说话,要平心静气。就在我们捉得瓶满袋溢的时候,蹊跷的现象出现了——“瞎眼碰儿”忽然一个也不见了!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如此怪异的现象,至今都是我心中的难解之谜。
  当我和小伙伴们拿着捉来的“瞎眼碰儿”回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姥姥麻利地将“瞎眼碰儿”用盐腌了,第二天再用豆油轻轻煎炸,那诱人的香味充满整个院落,飘入大街小巷。全家人边吃边聊着捉“瞎眼碰儿”的愉悦事儿,姥姥和姥爷还鼓励我继续捉下去,给身体多增加一些营养。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又与小伙伴们到于河畔那片高粱地和玉米地,到河堤上那些绿油油的棉槐枝叶上捉过“瞎眼碰儿”,这在我心中留下了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幸福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