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专版

又见槐米黄满枝

(2023年07月2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新海

  盛夏早晨,漫步小城老街,路两边半搂粗的国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们撑起一道道绿阴。微风吹来,飘过阵阵熟悉的淡淡清香。抬头看,树冠上金灿灿的小花簇簇团团、层层叠叠,随风摇曳,点缀在翠绿的槐叶间,绽放出一树灿烂。噢,国槐开花了,又到槐米收获的季节了。
  国槐,也称中华槐、家槐,是我国的古老乡土树种,分布广泛,种植历史悠久。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演绎了古槐不死、枯木逢春的顽强生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槐、植槐、敬槐、咏槐,凝结成中华民族厚重独有的槐文化。魏晋繁钦的《槐树诗》云,“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旖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足以看出诗人对槐树的爱怜。国槐广植皇家宫廷、街头巷尾、宅旁沟畔……
  槐树的传说和故事源远流长。周代以来,槐与官结缘,《尚书·周官》中,槐树被称为“三公树”。成语“南柯一梦”出自隋末唐初淳于棼,大槐树下梦中的蚂蚁庄园。“槐花黄,举子忙”,自唐代,常以槐代科考,考试年头称槐秋,学子赴考称踏槐,考试月份称槐黄。《天仙配》中,“槐树做媒”传为佳话。槐与怀谐音,槐树又是念乡之树,明朝“洪洞移民”期间有首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乡思乡愁之情溢于言表。民间还流传着“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院中一棵槐,幸福自然来”等说法。北京、西安等许多城市将国槐定为市树。在传统文化中,槐树寓意着吉祥、富贵、功名和美好,成为一种华夏精神的象征,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满地黄花满树蝉,又见槐米黄满枝。一年四季中,国槐最美是花开时。国槐与洋槐不同,花开七八月间,敢与争艳的百花媲美,将开未开的花蕾叫槐米,一旦花开就叫槐花了。采摘的槐米,要及时晾晒烘干,除去枝梗及杂质即为成品,可制作槐米茶,能做纺织染料,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在《本草纲目》中都有确切记载。明代林大春的“呼童采槐花,落英满空庭”,宋代裘万顷的“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印紫苔”,描述了众童采摘和花落满地的情景,也唤起了儿时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村有一棵几百年的古槐,我家就住在离古槐不远的地方。老槐树粗大挺拔,树冠如盖,如同一位尽责的沧桑老人,默默地为村民们挡风遮日。打记事起,老槐树的树心就是空的,树北面有一豁口,好像一门洞开,通过树心可以爬至树顶。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爬上爬下,打闹嬉戏,有时又在树下惬意纳凉,听大人们讲过去的故事。每年最兴奋、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采槐米了。我们爬到树上,或找一根长竹竿,一头绑上铁钩,把树枝拉低,一把一把将槐米撸下来,然后晒干卖给镇上的供销采购站,就可以换回小人书美美地品读了。有了老槐树的陪伴,我们的童年多了些许欢乐甜蜜的回忆。只是几经风雨变迁,昔日的老槐树早已消失在茫茫风尘中。
  槐林漾琼花,芬芳醉万家。这美景,这花香,置身其中,再浮躁的心绪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人世间的多少美好和故事,都蕴藏在国槐含苞待放的花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