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康集团的“点石成金”术

(2023年08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文/图
  盐酸二甲双胍,是国内外控制糖尿病的核心一线用药,使用广泛。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它的原料竟然是一块块石头。
  日前,记者来到寿光的富康集团采访,集团副总裁李健介绍了他们打造盐酸二甲双胍等全产业链的过程,“从贺兰山开采出的石灰石一吨700元左右,用这种石头为原料生产的双氰胺,一吨卖到3万元左右,而用双氰胺为原料制造的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一吨能卖到10万元,我们现在把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加工成药片销售,一吨卖到60万元。”
  “拼经济、促发展。”布局全产业链的富康集团正在“点石成金”。
    全链布局,打造世界唯一盐酸二甲双胍全产业链
  在富康集团展示厅,陈列着多个品牌的盐酸二甲双胍药片。记者了解到,虽然品牌不同,但原料药均来自富康集团的生产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盐酸二甲双胍产销企业,富康集团受托为国内外20多家药企生产此药。
  在展示厅的药品展示区旁边,一张全产业链展示图集中展示了盐酸二甲双胍是如何从石头“变成”药片的。手指展示图,李健骄傲地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盐酸二甲双胍全产业链。”
  说出这句话时,李健的语气坚定而有力。据介绍,富康集团从2007年开始生产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原先主要是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料药,产品附加值低。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产业链要效益,实现了从一块石头到一粒药片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具有产业链掌控力的细分行业领域龙头企业。
  向上游延伸,主要是针对上游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大等不利因素,解决原材料“卡脖子”难题。生产盐酸二甲双胍的主原料是双氰胺,而贺兰山的石灰石是生产双氰胺的优质原料之一。但贺兰山远在千里之外,从开采到加工,从销售到运输,其中的市场波折可想而知。
  为此,该集团在内蒙古建设了年产5万吨双氰胺项目,彻底解决了原材料难题。“先用石灰石生产电石,再用电石生产石灰氮,然后用石灰氮生产氰氨氢钙,再用氰氨氢钙生产单氰胺,最后用单氰胺生产双氰胺。”李健说,这是一个对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的复杂过程,也是从石头到药片,价值提升了近千倍的重要原因。
  在产业链上游站稳脚跟后,富康集团开始向下游拓展。他们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加强药学和临床研究,于2021年拿到了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批文,实现了由原料药到成品药片、由代加工到与国际制药企业直接竞争的跨越。
  “目前我们的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年产能是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世界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李健说,未来,他们计划把盐酸二甲双胍年产能提升到3万吨,力争占世界市场份额一半以上,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记者了解到,在富康集团,全产业链不止盐酸二甲双胍一个。
  溴素,是生产药品复方新诺明片的重要原料。立足寿光海洋化工产业发达、溴素资源丰富等优势,富康集团在生产复方新诺明片的过程中,又向产业链前端迈出一步,打造了从溴素到二溴苯,再到3,4,5-三甲氧基苄醇,再到甲氧咔啶,最后是复方新诺明片的全产业链。
    科技赋能,15个主打原料药8个全国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据李健介绍,富康集团之所以能稳居世界龙头地位,得益于他们在科技创新上的深耕与坚持。
  走进富康集团最大的生产车间——602车间的参观通道,记者来到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窗口前,一张桌子上排满了各类药品,有药片、有胶囊、有粉剂,有白色、有红色、有黄色……
  车间主任刘效平告诉记者,这些不同颜色的药片上都有一层包衣,通过与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他们突破了微丸包衣技术多项技术难点,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壁垒。

    作为制药企业,富康集团始终重视科技创新,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7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4.15%,仅去年投入研发经费就达8300多万元。
  该集团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课题40多项,其中“奥美拉唑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使国内的患者能够用上廉价的奥美拉唑产品,与同类进口产品相比,价格下降90%左右。
  在602车间的二楼,新型血糖类制剂车间刚刚投入使用。刘效平介绍说,这个车间主要生产缓释、控释高端血糖制剂,车间内生产线由80个操作单元和150台套生产设备组成,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积极推动相关产品通过欧美等国家认证,让国外患者也能直接吃到产自潍坊寿光的药品。”李健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国际顶级制药企业诺华、礼来等建立了稳固的供货关系和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
  据了解,富康集团目前的15个主打原料药品种中,有3个做到了世界第一,抗菌消炎药物甲氧苄啶连续十多年占据世界市场份额75%以上;另有5个,做到了全国第一。
  “今年的订单正在逐步增加,生产线是全速运转,像盐酸二甲双胍、甲氧苄啶、奥美拉唑等多种产品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订单量充足。”身处生产第一线,刘效平对订单的变化最为清楚。
    聚链升级,加快把“原料药”优势转化为“制剂药”优势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富康集团全力把“原料药”优势转化为成品药片等“制剂药”优势。
  据介绍,富康集团的成品药片等“制剂药”品种已达到13种,其中盐酸二甲双胍有6个品种,涵盖了普通片、缓释片、肠溶片,是国内盐酸二甲双胍文号最多的企业;还有8个制剂品种已提交注册资料,为该集团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固体药品,最近,该集团又新上了一条间苯三酚注射液生产线,成功实现了从原料药到水针注射剂的升级。在该生产线参观通道,记者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调试生产线上的设备。
  记者了解到,这条生产线计划7月底开始试生产。投入运行后,一年可生产1亿支间苯三酚注射液,年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
  似曾相识的是,间苯三酚注射液的原料药二水间苯三酚也是富康集团的主打产品之一,具有年产100吨的能力,产销量全国第一。等间苯三酚注射液生产线投入使用,富康集团将增加一条新的产业链。
  对此,李健表示,“全产业链拉动、科技创新驱动、重点项目带动”是他们当前的战略部署,紧盯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富康集团将重点打造口服制剂、原料药、新材料、兽药等六大主业板块,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