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山漫话

(2023年09月1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铭璇

  潍城西南浮烟山,别名“符山”。清《潍县乡土志·山》记载:“距治所西南二十五里,原名浮烟山;后以隶程符社故名。在程符社麓台庄西,一邑之主山也。”
  查阅历史资料,符山与临朐纪山颇有关联。
  《史记·五帝本纪》曰:“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其中“丸山”,史学研究界普遍公认指临朐纪山。
  《轩辕本纪》云:“帝巡狩,东至海,登桓(丸)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其中桓山,即丸山,指今临朐纪山。
  《史记·封禅书》援引公玊带之言曰:“黄帝封东泰山,禅凡(丸)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其云“不死”,系传说黄帝得神兽白泽而问天下鬼神之事,以图写之,作辟邪文,示于天下,百姓遂避鬼神之害而不死。所谓“合符”是在“禅凡山”之后。今之“凡山”东北几十公里,越昌乐县境至潍城区,有山,名“符山”,虽不是正史确指,却与历史事实不谋而合。由此而断:黄帝合符并得白泽神兽之处,即便不是在凡山一带,也是在其东北四十里、今潍坊市区西南的符山一带。
  何为“合符”?一说合诸侯符契圭璋;一说山出黄云,应合黄帝之符命。古籍中记载“黄帝东巡得白泽神兽,合符”。恰恰是在黄帝从纪山东巡路途之中,出现一个“符山”,是不是源自于黄帝合符之处?
  临朐纪山以北几公里便是出土古生物化石的山旺化石矿区。从《白泽神兽图》来看,白泽首如龙,身如狮。而山旺古生物化石中就有类似此兽的鹿、犀动物。从山旺鱼类、两栖类动物化石来看,此地曾为湖泊地带。
  黄帝所得白泽神兽莫非就是在这个区域发现的?或者是在山旺化石矿区东北几十公里的符山一带?
  难道《轩辕本纪》所谓的“海滨”便是鹿、犀出没的山旺湿地?抑或是符山一带的丘陵之间?不管怎样解释,符山是处在黄帝东巡并“合符”的地段,我们有理由怀疑符山的来历源自于黄帝东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