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委党校“上新”了

(2023年10月1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莹
  一园秋色,十里湖光。丰收的季节里,潍坊市委党校“上新”了。步入教学楼,70首从先秦至明清与潍坊有关的诗词精品,在本地书法名家、党校教师、学员的笔墨演绎下或雄浑或灵动,铁画银钩,暗含力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涵养情操、坚定自信,诗词文化长廊布展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成为学员们的“网红打卡点”。
  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特殊、作用重大。“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秉承初心,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主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更好潍坊建设履职尽责、担当使命。”潍坊市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刘春强说。
  建设“全域教育”新高地
  潍坊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厚植了矢志奋斗的红色印记。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把革命火种播撒在大江南北,塑立了信仰如山的不朽丰碑;“双枪女杰”陈少敏,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演绎了驰骋沙场的铿锵传奇;著名抗日英雄马保三,组织打响了鲁东抗日第一枪,书写了革命一生的光辉篇章。潍坊诞生了山东第一个县级党组织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发起了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第一个城市攻坚战……这座城市赓续着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基因。
  今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党校校长刘运到市委党校调研,他指出,潍坊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的优势显著,要充分发挥党校的独特价值,深入提炼、认真总结,把潍坊丰富的红色文化宣传好、阐释好。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党员干部能够从中汲取勇往直前、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年“七一”前夕,市委党校组织了书法笔会,作品为红色革命诗词,笔会作品悬挂到每个教室,浸润人心。在此基础上,市委党校又发动潍坊本地书法家、党校教师、学员中的书法爱好者,将与潍坊有关的古诗词进行书法创作,打造了省内独一无二的本地诗词文化长廊。
  “铭于心,诉诸笔端”,创作者们纷纷表示,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六千年煌煌文明,两千载北海名郡,造就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大成风骨,孕育了敢为人先、勇毅坚韧的精神特质,这是潍坊珍贵的精神财富。
  党校教育致力于培养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潍坊积淀了厚重绵延的印记,有青州知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青州知州欧阳修“所至民便,既去民思”,潍县县令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种忧国忧民的格局和“枝叶关情”的情怀,历久弥新、世代相传。
  潍坊市委党校聚焦传承历史文化,讲好潍坊故事,加强文化赋能,以文化凝聚人、教育人、锻造人。
  正如诗词文化长廊中所书康有为诗句:“百年乔木风怀旧,群季芳尊俊秀流”,市委党校把校园当成一个“以文化人”的大载体,创建“文化园林”,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两条主线,围绕亭、台、楼、阁、榭园林风格,增添具有党校特点的雕塑、景观石等文化符号。
  市委党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党校教育、干部培训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书画、展板、电子屏等方式打造学员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小品,串联成线,贯通于办公、教学、食宿等不同公共场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走廊”。会同市文旅局,开设自助借阅书柜,配齐配全中央党校大有书局畅销图书和潍坊历史文化书籍,建设了“学习·读书角”。
  以“全域教育”理念,对校园建筑、设施、园林植入“姓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使校园景观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把党校教育的“培根铸魂”“补钙壮骨”蕴于一草一木、一景一境。
  行走在市委党校的校园里,蓬勃着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处处是课堂、时时受熏陶、人人得教育。
  打造“熔炉文化”新地标
  长风歌不绝,清气满乾坤。“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深深融入了党校人的血脉传承。
  让党旗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市委党校牢牢把握“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举措,聚力打造“熔炉先锋”党建品牌,扣紧党校特点,提炼党校精神,培育党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倡导确立教学、科研、咨政、管理、服务等先进工作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党校人“精气神”,进一步凝聚教职工“以校为荣、以我荣校”的精神气质,提炼形成了以“炉膛、炉工、炉火、炉体”为主要内涵的“熔炉文化”。
  工作中,他们加强文化赋能,提升“炉膛”高温热量。坚持以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作风锤炼、专业训练为主要内容,创新实施“先锋工程”,锻造过硬的“炉工”队伍。
  严格落实校委“第一议题”、机关党支部主题党日“第一学习”专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心怀“国之大者”,强化思想淬炼,举办“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座谈交流会,每年组织教师签订“党校姓党”承诺书,教育引导教师时刻铭记“第一身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组织、忠诚于人民。
  强化作风锤炼。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省党校系统率先开展“坚守党校初心,建设一流党校,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体悟党校初心,把握办学规律,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进一步转变作风。
  聚焦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教与学两个环节,坚持把严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以治校、严以治学、严以治教,从严抓实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燃旺“炉火”净化提纯。
  围绕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作风建设、机关党建5个方面,开展“流程再造”,构建全面从严治校体系;创设党员示范岗,争当出彩党校人,做“不一般”的助燃先锋剂,传导“炉体”辐射效应,教员与学员在“熔炉”中同红脸同出汗、共成长共进步。
  展现“红色学府”新气象
  作为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党校是党的宝贵家业。市委党校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发展,制定出台校委会自身建设意见22条,把校委会建设成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干净担当的坚强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全面落实“11511”党校工作思路,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党校力量。
  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优化“2+15+N”教学布局,开设93个理论课程,实施“第一课程制度”,努力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典型引领、案例警示、文化熏陶等“七位一体”党性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总课时达到73.1%。聚焦“七个加力突破”,以“乡村振兴+”“现场制造业+”“历史文化+”为重点,组织教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选题备课、讲课竞赛、打磨精品,讲好“潍坊故事”。今年以来,培训县科级主体班次学员564人,承办专题班93期、培训学员1.3万人,教师授课满意率达到97.5%。
  党校不同于一般的学校,需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工作中,他们不断强化科研咨政,建设红色智库品牌。把“为党献策”作为内涵建设突破项目,组织教师聚焦“全力以赴拼经济”“七个加力突破”,选题立项、集体攻关,配套推出“为党献策”管理、科研业绩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三个办法”,创新开展“更好潍坊金点子”征集活动,通过“党校+部门”“教员+学员”等措施,聚力打造红色智库“潍坊品牌”。今年,全市党校系统市情研究课题立项127个,教师与中青班学员确定重点咨政课题19个,编印校刊《决策参阅》9期,被市委、市政领导签批咨政报告6篇。
  初心如磐担使命,奋楫扬帆正当时。潍坊市委党校始终坚守党校初心,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人才强校,聚焦主责主业,勇于改革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一流党校,为更好潍坊建设育良才、献良策,以新的历史担当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