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懂学生、教好学生?
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过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人从出生到21岁有五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至1岁,这个阶段是建立信任的时期,给足了孩子信任,孩子就会有安全感。第二个阶段是2至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如何控制自己生理机能的能力,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大小便),并且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了物权的意识(社会规则的建立),要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帮助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第三个阶段是4至5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旺盛的好奇心。有意识地立规矩可以使孩子有安全感,并建立起秩序感,这样就给孩子管理自己创造了基本条件。第四个阶段是6至11岁,这个阶段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可以鼓励孩子发展兴趣,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第五个阶段是12至21岁,这一阶段有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有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要采用“疏”的方式,多鼓励孩子,多沟通。
发掘“冰山”以下的真相
只有了解了人心理发展的路程,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才能找对正确的方法。不能只看到问题本身,更要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在我身边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一年,我教初中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好处于人心理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中的青春期。有一个男生,学习总成绩在前几名,但是数学特别差,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趴在桌子上。我提醒过他几次,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于是我就跟他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他妈妈说他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数学特别好,数学老师也特别喜欢他,后来因为跟数学老师产生了小误会,就不学数学了,这个学生的妈妈也特别着急。我找了个合适的机会,跟这个学生谈了下。他说,他不喜欢上数学课。我说,你能跟我说说原因吗?他沉默了。我看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跟他说,你放心大胆地说出来,我会为你保密,也会帮助你的,请你一定要相信我。然后他详细地跟我说了在小学里与数学老师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跟他妈妈都没有说得这么详细)。我说,那只是你们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现在你有了新的数学老师,而且数学老师一直在办公室里夸奖你呢。当我说完这句话时,他看我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此后,上课的状态越来越好。
在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情绪的稳定,去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所在,怎么去解决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解决,而不是发泄脾气和不满。在此刻,我也深刻理解了屈原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