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通讯员 孙秀芹
中学生正处于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安全度过这一时期,并将它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潍城区新青中学加强党建引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高位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潍城区新青中学校长张洪欣认为,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对在校中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心”能量。在张洪欣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校班子成员群策群力,精心运筹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德育工作大框架,有效推进德育、心育融合发展。
教师身心素质和能力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前提保证。学校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自我,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换位思考,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同时,注重自身心理健康,切实加强心理疏导技能,成为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同时,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关爱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多方协同推动。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逐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落地开花。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学校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利用课本上的优秀文字和人物形象,抓好心理疏导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对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心理变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未雨绸缪。”张洪欣说,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把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教育形式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