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冯涛 王冰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离不开环境执法的守护。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核心动力,以执法大练兵活动为重要载体,以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为主要依托,落实依法、精准、科学执法,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有力推动《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等顶层设计要求融入基层、落地生根,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总体建设质量显著增强,实战练兵成效全省领先,形成具有潍坊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执法体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潍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坚持改革创新
打造多元合一的综合执法体系
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能够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紧跟改革要求,高效统筹行政执法资源,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了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主体,以非现场、举报核查、部门联合、边界协作等为补充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严格落实现场检查计划制度,大力推行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积极倡导智慧化监管模式,引领执法检查更加科学、精准、高效。
坚持重拳出击
打造协同顺畅的专案查办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刑责治污”理念,以危险废物领域、自动监测领域和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领域为重点,畅通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创新部门线索联合发现、环保公安举报奖励联动、专案查办等制度,以实际行动守护了环境安全。
坚持服务发展
打造多维立体的执法帮扶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主动扛牢优化营商环境、稳住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健全完善送法入企、普法宣传、正面清单、不罚轻罚、信用监管等全方位助企解困机制,持续开展“市县联动、交叉联动、专案联动”监督帮扶行动,督促企业主动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帮扶成效已惠及全市1.8万余家企业。
坚持刀刃向内
打造严格高效的执法监督体系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入开展执法稽查行动,强化内部监督作用,创新“现场+非现场”稽查模式,聚焦执法规范性再提升,实现稽查全覆盖,持续督促执法人员自觉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案卷质量提升行动,编制文书制作模板,实施多级审核机制,聘请专业律师辅助审核,常态开展交叉互评,执法案卷规范性、严谨性显著增强。
坚持标本兼治
打造功能完备的投诉举报办理体系
全市生态环境部门立足“事要解决”投诉举报办理原则,聚焦初信初访办理、重复问题化解、问题源头治理、举报奖励等重点任务,建立完善闭环处置、并联调度、台账管理、分析报告、领导包案等工作制度,对群众举报事项“即接即办”,投诉举报全部依法处置到位,按时响应率、按时处结率保持100%。
坚持系统推进
打造全员参与的执法练兵体系
生态环境执法是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障法律法规贯彻施行的重要手段。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始终坚持以执法大练兵推动队伍能力建设提档升级,形成了“局长主抓、条块结合、分工负责、重点突破、全面争先”的练兵思路,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自觉将大练兵活动作为提升能力素质的突破口,作为检验执法队伍建设质效的试金石,形成了良好循环。我市连续4年荣获“全国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练兵成效稳居全省前列。
坚持实战实训
打造精准实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执法人才队伍,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市生态环境局瞄准实战需求强化人才培养,倡树“以实战练精兵”实训理念,持续扩充“精英群”执法人才方阵,组织“结对办案一帮一”活动,常态化开展技能比武、新装备应用培训、队列养成训练,组建全省首支无人机飞行队,建成9处实战实训基地,25名执法人员入选省级执法人才库,人才队伍素质水平实现了新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覆盖全面的队伍保障体系
为关心关爱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激发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常态通报表彰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过问干预备案制度和干部容错纠错制度,为主动升级学历人员提供必要条件,启动“心关爱”EAP心理调节项目,倡导为执法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配齐必备防护用品,全方位提供人身健康保障,以有温度的关爱持续激发执法队伍干事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