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执法
筑牢自然保护地绿色屏障

(2023年11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刘海亭)自然保护地是城市的“名片”和“眼睛”,是展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窗口”和“门户”。今年以来,为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安排部署,强化部门联动,积极宣传引导,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切实提升全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质量。
  明确全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执法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一盘棋”观念,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考核指标,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印发了《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和《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新格局。
  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依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2020年版)》,与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联合对自然保护地内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和违法排放污染物等执法事项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全市43个自然保护地已实现检查全覆盖,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要想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新闻30多条,微博微信转发1100余次,积极宣传全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成果。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运用说理式执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执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