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近年来,为实现“幸福教育”育人目标,潍坊北海学校创新设计了基于理解的“幸福课程”,将课程开发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以理解力课程为“引擎”,通过“观念聚合、逆向设计、真实情境、问题驱动”课程实践,构建校园生命发展的新样态,实现了“美德与智慧同行,健康与快乐相伴,传承与创新共融,个性与特长明显”的课程目标,形成了“生本化、系统性、均衡性、选择性、统整性”的课程体系。
创设真实情境深度整合课程资源
学校实行理解力课程,以现行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围绕教学主题从设计驱动性问题任务开始,将各学科课程相关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让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形成高层次思维能力。如在“动物”主题单元课程中,围绕生活经历对各类动物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自身的经验成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再比如在“植物”主题单元课程中,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测量植物的长度,在比较中学会加减计算等。
课程资源深度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广阔空间,使学生有机会探索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在“家庭”主题单元课程中,要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关系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弄清家庭成员的关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工作特点、兴趣爱好等,真实情境下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丰富课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把握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研读课标明方向、深耕课堂,通过多样化、个性化、融合创新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重塑课堂形式、读写方法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完成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工作者”的身份转换,提升读写课程效率。
以书香浸润校园,全感联动丰富阅读课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学校打造特色阅读指导课程,将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的“策略指导”相结合,提高阅读指导课的效率;同时,通过“北海悦读,阅中成长”和“爱阅读,我为北海代言”等全学科朗读行动,帮助学生感知情境、理解情境,提升阅读质量;开办校本“阅读节”,以图书漂流、演讲比赛、原创故事赛、读书小达人比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们的阅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粗到精、由输入到输出的成果转化,让阅读课程有了新迈进。
多彩自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关注学生的认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小处入手,成功构建了“幸福课程”品格锻造课程体系,量身打造各年级自主选修课程,让课程成为学生的“礼物”。如毕业课程是感恩母校,包括寻找校园最美、回味感动瞬间、师恩永远铭记、图书捐赠、我向母校建言等;以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组建了“小豆豆社团”,打造“一校多品”课程特色,以走班的形式开设丰富的社团课程,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
以游学课程拓宽学生的眼界,地方课程结合游学课程进行,让“走出去”的课堂丰富又精彩。游学探究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组织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具体事物,并加以分析、判断、理解与评估,提高独特思考的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
以修身立志课程锻造学生品格
校本节日课程成为学生的期盼。学校的“幸福课程”建设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借学生的“眼睛”发展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为给学生留下一个值得珍藏的金色童年,学校开发了丰富的校园主题节日课程,每个节日承载着不同的育人功能,每个节日里学生都是主角。
修身课程培养自立能力,让好习惯受益终生。小学生立德树人的落脚点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校制定了小学阶段“安全”“卫生”“文明礼仪”“学习”“健康生活”“交往”等近30个好习惯、100多条行为规范,通过主题班会、生活教育课、升旗课程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以老师示范教育、录制学生常规微视频、自己实践锻炼等方式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将好习惯牢记于心、外化于形。
逆向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为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学校确立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知识技能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塑造良好的品格、形成各种关键能力。为实现培养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培养任务需要,学校编写了《北海学子评价手册》,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共分行为习惯养成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立志修身课程等内容。
学校在每学期初公布评优项目,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告知学生各类优秀的评价标准。如“全能学生”“优秀北海学子”“北海学习标兵”“学习进步之星”等各项评优名额不设限,让学生确定自己希望达到的荣誉称号,以目标引领自主成长,并通过表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亮点、长处,促进学生培养自主、自律、自省、自理能力,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