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莉莉
第一次读到《平凡的世界》,距第一次读《人生》差不多十年的样子。读《人生》时还是少年,读《平凡的世界》时已是而立之年。后来又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方悟得平凡人生才是真正人生的真谛,才明白路遥为何实现了从中篇小说到宏大史诗长篇巨著的跃升。就像书中的人物,像作者,像读者,其实每一个人在多维空间中,不过是如米小的苔花,是学牡丹开的苔花,蹚过青春的河流,留下个性化的青春史诗,铸就时代的黄钟大吕。这也让我经常思考,作为书写时代的记录者,我这朵又应该以何种姿态盛开?
在我眼里,《人生》是高加林、巧珍们的青春史诗,是路遥启动写作《平凡的世界》的一次试水而已,无论是睿智纯朴的德顺老汉,还是胆小老实的高玉德,都是一个局部的展现小人物的生活,而到了《平凡的世界》,展开了全景式立体式的众生生活场景,是宏大时代个人史诗的熔铸。多年以后,一个个人物在我脑海里走过,是那么的真实,虽然也看过同名的影视作品,那些人物却不是我第一次在书中见到的样子,这也应合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我眼里,高加林试图走出黄土高坡的拼命抗争,巧珍对命运不公正对待的安之若素,都潜藏着对命运不公的不甘。即使高加林进城后听不到内心的呼唤,亦如苔花,为自己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但在所谓的诗和远方中失去了航向,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在生活的河流里失去重心,狼狈不堪地回到生养他的小村庄,也唤起了读者“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的共情。
当年一位朋友说看了《人生》后记住了里面的一句话,“哥哥你卖了良心才回来。”此时,一直看他长大的德顺老汉成为失意的高加林心灵的一束光,成为他最质朴的人生导师。细品《人生》,无儿无女的德顺老汉留下了不少金句。他对抛弃了巧珍的加林说:“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你现在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轻飘飘的,不知你上天呀还是入地呀……人常说,浮得高,跌得重!”他还说:“你的心可千万不能倒了!……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正是爱过,也痛苦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让德顺老汉像一个热血沸腾的老诗人,又像一个哲学家。
其实每一个人都像德顺老汉的模样,在生活琐事里不忘理想追求,在往来奔波中寻找价值实现。德顺老汉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定义非常简单,“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老汉爱的、善的初心的种子破土而出,一下击中了高加林,他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最终高加林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初心。
在我眼里,《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贺秀莲都有执着的信念充盈,都有奋斗的使命守候。贫穷没有磨灭他们“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的抱朴如初,艰难没有折断他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强不息,务实的孙少平,勇于听从精神的召唤,无论是在择业、婚恋的选择上,都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内敛的孙少安,在爱情和婚姻都遭遇了挫折的苦难面前,活成了那个时代坚强的模样,打拼出了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人生;单纯、善良的城市女孩田晓霞,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内心,似一道霞光照亮“白日不到处”,走出一条无悔人生之路,用自己的死换取别人的生……
无奋斗不青春,少平少安们心中的榜样,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田福军。不同于用眼前生活教诲高加林的德顺老汉,田福军这个形象是“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的暗示,他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土里刨食的农民成长为“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干部,用自己的奋斗,从给生命拓展的空间,到给人生奋斗的意义,定义着给初心奋斗的使命所在。作为实干家的田福军,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平凡的世界》里的不少年轻人都和他有过或深或浅的交集,从中受益,特别是少安和少平兄弟二人。前者在双水村试验“联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因田福堂举报而失败,却得到了田福军“必须推行”的支持;后者在上学时,还有到黄原打工后,是田福军的女儿晓霞用书架起了孙少平与田福军的精神沟通桥梁,能够一直在读书,晓霞从父亲那里拿的书和报刊,是那个时代的稀缺资源。如果说田福军是少安和少平兄弟的精神导师,让农家子弟的人生启航,那他们的父亲孙玉厚,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虽然自己穷了一辈子,但其精神上的自尊和倔强,却成为自家孩子的人生灯塔。也正是有着这种精神的父亲,让少平少安初心永在,从黄土高原上的平凡世界里走了出来,都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建立起了自己的心灵港湾,过着平凡而又不凡的生活。
有人说,路遥是抱着巴尔扎克式的“时代的书记官”的态度来写作的,而路遥自己坦言,“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各种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求真求实的精神,像极了一个老记者。
再细品《人生》《平凡的世界》两本书,更像是两部史诗,交织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上的浪漫主义因素,勾画出平凡世界平凡人物的人生剪影,这就是家的国,国的家的形象。每每捧起这两本书,涌上心头的是这样一句话:你曾经最初的梦想,今天还是不是你最高的追求?这就是大时代的声音,铸就时代洪流的史诗交响曲,因为小小的苔花绽放梦想,向大地亮出了一颗颗向阳而生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