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慧
他说:“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坚决不干!”
他说:“头上没小辫啊,不怕有人抓。”
他说:“当县委书记就要尽心竭力给老百姓办事,不抱任何名利思想,不带任何私心杂念。”
说这些话的人就是曾在寿光任县委书记的王伯祥。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寿光主要干了三件事: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二是开发寿北盐碱滩,三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就是他口中轻描淡写的这三件事,让寿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进蔬菜产业化,让寿光成为“中国蔬菜之乡”,也让寿光人从此鼓起了口袋;开发寿北盐碱滩,让寸草不生的寿北成为全国著名的卤水盐化工基地;为工业翻身打基础,让寿光企业总产值五年翻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县。所以,直到离任30余年后的今天,敢干、务实、清廉的王伯祥,名字依然响亮。
在寿光人的记忆中,王伯祥一直是一个穿着布鞋、挽着裤腿,行走在田间地头,盘坐在群众炕头的老百姓形象。在寿北开发会战中,王伯祥在窝棚一住就是40多天,与民工同吃同住,从未单独开过小灶。时任农业部部长到“北大洼”工地视察,遇到一位从窝棚里钻出来、满腿泥巴的人,就问:“你们的伯祥书记在哪里?”这个人说:“我就是。”部长感叹:“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有人说,伯祥书记是个对自己苛刻到难以理解的人。寿光的干部都知道伯祥书记从来不收礼,亲戚朋友也不例外。任职期间,他没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伯祥书记近乎苛刻的廉洁,看似不通情,实则都通理。
有人说,伯祥书记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到没有自我。王伯祥在寿光工作的八年时间,一直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平房里,而他的父母就在一座又矮又窄的农家小院里生活,儿子当官多年,他们从未向儿子要过钱或物,也从未让儿子用权力办私事。
1991年,王伯祥担任潍坊市副市长。要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装了一辆小货车,里面只有一台冰箱、多年为伴的旧桌椅、自己打制的木床和十几个塞满了被褥衣物的纸箱子。在王伯祥看来,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上想法简单了,才能一门心思干复杂的大事。
他曾给自己设立了“五道防线”,也给寿光人树起了共产党人的廉洁标杆:严格把住权力关,做到不以权谋私;严格把住金钱关,做到廉洁奉公;严格把住人情关,做到秉公办事;严格把住用人关,做到任人唯贤;严格把住事业关,做到艰苦奋斗。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他们爱戴的,是与他们心贴心、为他们谋利益的好官。而这个好官,就是昔日寿光“当家人”——王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