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美食的盛宴

(2024年05月1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天军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更是艺术,要想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仅要爱吃,会吃,更要懂吃。梁实秋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他的脚步从南方到北方,从美国到日本,见多识广,积累了丰富的“吃”的经验,所以谈吃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雅舍谈吃》主要收集了梁实秋关于吃的散文,一个菜品即一篇文。每个菜品的描摹都令人勾起口腹之欲,做菜的过程写得非常精细。《铁锅蛋》中这样记载厚德福的铁锅蛋:“当然先要置备黑铁锅一口,口大底小而相当高,铁要相当厚实。在打好的蛋里加上油盐作料,羼一些肉末、绿豌豆也可以,不可太多,然后倒在锅里放在火上连烧带烤,烤到蛋涨到锅口,作焦黄色,就可以上桌了。这道菜的妙处在于铁锅保温,上了桌还有滚沸声,这道理同于所谓的‘铁板烧’。而保温之久尤过之。”在《烧鸭》一文,作者在详细介绍了北平烧鸭的原料和供需之外,还特别介绍了“填鸭”的过程。北平苦旱,不是产鸭盛地,通州得运河之便,特宜畜鸭。但是运到北平后,仍需施以填肥手续。以高粱及其它饲料揉搓成圆条状,较一般香肠热狗为粗,长约四寸许。抓过鸭子,用手掰开鸭嘴,把一根根食料蘸着水硬行塞入,直塞到鸭子的胃里,眼看着再填就要撑破肚皮,这才松手,把几十百只鸭关进一间不见天日的小棚子里,没有活动的余地,只是尽量给水喝。这样关了若干天,天天扯出来填,非肥不可,故名填鸭。
  作者不是单调地介绍美食,而是在介绍美食的同时,加入一些有趣的笑话。《汤包》一文中说天津的包子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于是讲了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飘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位并没有察觉,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送了过去,客人说:“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呢!”读这段文字,不仅对天津包子多汁有了具体的了解,而且,也很想美食一番,或许也有对坐的食客,默不作声地接受汤汁的沐浴呢!
  《雅舍谈吃》通过吃记载了作者对家、对父母的依恋。《炸丸子》写的是七十多年前儿时的事:有一天,我们两三个孩子偎在母亲身边闲话,我的小弟弟不知怎么地心血来潮,没头没脑地冒出这样的一句话:“妈,小炸丸子要多少钱一碟?”我们听了哄然大笑。母亲却觉得一阵心酸,立即派人到同和馆买来一碟小炸丸子。我们两三个孩子伸手抓食。每人分到十个左右,心满意足。事隔七十多年,作者仍不能忘怀,记住的不单是那份味道,而是味道背后母亲对作者兄弟的守护。
  《雅舍谈吃》还特别戏谑地讲到美食可以治病的故事。作者的一个妹妹小时患伤寒,中医认为无可救药,吩咐随她爱吃什么都可以,我母亲问她想吃什么,她气若游丝地说想吃炸酱面,于是立即做了一碗给她,吃过之后立刻睁开眼睛坐了起来,过一两天病痊愈,炸酱面有了起死回生之效。由此也看出作者对炸酱面的钟情。
  作者虽然是一个地道的“吃货”,但是他反对那种野蛮的吃法。他在《炸活鱼》一文里,惊讶于中西方的那些不文明的吃法,炝活虾、炸活鱼、吃生鱼。作者不无愤慨地说:“炸活鱼者,小人哉!”由此看出梁先生的君子之道和悲悯情怀。
  《雅舍谈吃》给我们奉上了一场美食盛宴,可是作者是一个寡淡清欢的理性生活者,从不追求生活上的奢华。作者在最后说到:“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胆凤髓方得快意?”若烹调得法,不仅营养俱佳,而且饮馔之乐,乐在其中矣!
  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