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近日,记者走进英凌半导体新材料(潍坊)有限公司,看到四处都是火热的生产场面。得益于关键技术的改进,该公司以产品的稳定性打开行业市场,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
企业产销两旺的火热场景,从一个侧面展示着寿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与发展。目前寿光拥有百亿级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上市企业6家、股票9支,省级以上优质企业278家,40项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全球首位……产业崛起的背后,离不开寿光精专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寿光市在引进产业亟需的“高精尖缺”人才的同时,十分重视面广量大的技能人才、专技人才的培养,通过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让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高质量发展第一线建功立业。
产改有清单,育匠有举措。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寿光市多层级推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产业工人创造潜能,凝聚起创新发展力量。该市承办潍坊市工业机器人、优质种业(无土栽培)市级竞赛2项,举办营业员、无人机巡检、有限空间作业等县级竞赛10项,公布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50项,参与企业近300家。
如何培养一支新型劳动者队伍,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寿光市通过多赛道推进区域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一群高素质人才。以各类园区为单位,充分发挥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围绕企业创新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和上下游市场需求,通过示范引导、抓点带面,分区域、分层次推动竞赛活动的开展。
为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寿光市引导企业通过开设“创新角”“专利墙”“创新探索搜集展板”“金点子”评选等措施,鼓励职工开展岗位创新。举办寿光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参赛职工以PPT现场路演的形式,对创新成果的创新点、应用转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仅获奖的6项成果就创造经济效益5476.73万元。通过层层开展创新成果、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员创新企业等创建活动,逐步构建起梯次培育、上下衔接、有机结合的矩阵式、群众性技术创新创效平台。截至目前,已有潍坊市全员创新企业5家、潍坊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个,已公布寿光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17个。
寿光还建立产业工人技能形成机制,联合开展设施蔬菜生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已有1.2万余人参加考评。实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打造“赋智赋能·匠心学堂”技能提升品牌……在寿光,通过构建赋能平台,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可成才、展其才”,寿光正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让更多产业工人受礼遇,专心在寿光创新创业,全面助力产业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