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

(2024年05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选光

阅读提示
  养老服务人才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质量。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对患有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的老年群体来说,充足有效的医疗资源供给是影响老年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结合,充分发挥医疗的保障作用,坚持养老为核心,医疗、养老、护理等功能一体化实现,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的医养结合模式是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关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现实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以此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应当持续增加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制定科学合理薪资待遇制度,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稳定性,增强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要借助社会慈善机构、企业等组织的作用,为养老机构筹集更多资金,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奖惩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激发养老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养老服务满意度。针对综合素质强的服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帮助其形成职业荣誉感。公办养老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晋升体系,确保人才梯队的完整性,不断提升人才对职业的认可程度,实现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政府及养老机构应当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人员现实价值的认可度。
  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推动实施养老服务标准,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比传统养老机构对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养老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行业规范,确定人才聘用标准,增强职业资格的重视程度,禁止无证上岗,持续对养老服务人才结构调整,确保养老服务机构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养老机构应当重视培训工作,借助社会专业机构的资源,组织开展专题会、研讨会等,发挥校企合作方式的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明确分类培训的要求,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参训人员通过考核后返岗。针对开展培训工作存在困难的养老服务机构,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持续更新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养老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效化。鼓励和支持院校加快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增加招生数量,健全招生制度。在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增加实践技能的提升,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此外,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志愿者选拔标准,明确工作内容,保障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开展,促使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工作中。
  老龄化持续加深促使需要更多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医养结合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养老机构,可以从医疗、养老两个层面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支撑是将医养结合工作深入推进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快相关政策及法律建设,重视培训工作开展的价值,加快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地区养老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中共潍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