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聚焦高质量发展 加快更好潍坊建设

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奎文区创新非警务警情融合共治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

(2024年05月1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通讯员 吕爱红 张璐瑶

  地处市区核心区域,群众诉求多元,辖区警情多发易发,非警务警情占比过半,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新要求……近年来,奎文区本着“抓前端、治未病,抓末端、治已病”,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积极探索非警务警情融合共治新路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辖区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解决“谁来管”:
  “智慧”赋能联动织就“平安网”

  “感谢你们找到了我的孩子!”近日,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居民从翰林街与金銮路交叉路口打来的报警电话,称自己14岁的女儿已处于失联状态3个多小时。梨园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时间启动联动机制进行搜寻,历时7个小时,终于找到了走失的孩子。
  本次非警务警情处理共调度10个社区、近100名工作人员,转发200多个业主群,40名工作人员打印彩页,前往街头、河边进行寻找。这是奎文区全面开展非警务警情融合共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邻里纠纷、噪音纠纷、经济纠纷……这些属于非警务警情的基层矛盾问题谁来管?长期以来,“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道难题。
  为根治基层矛盾纠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难题,奎文区创新打造“平安导航”系统,紧盯信访、舆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非警务警情等8项反向指标,形成“平安报表”,从数据的视角发现问题,实现社会治理精准化。系统运行以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物业投诉、信访等指标平均下降20%,物业收费率上升15%。
   落实“怎么管”:
  发挥调解手段多元化解矛盾

  在潍州路街道,自从开通了群众诉求服务专线,社区调解员、网格员、热心居民等通过日常沟通、入户走访、马扎议事会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该街道探索推行“警格+网格”联动共治模式,切实筑牢基层平安反诈防线,截至目前,电诈发案、案损同比下降47.6%和52.1%。
  非警务警情“怎么管”?其分流工作关键不在于分,而在于矛盾的化解,不仅要“分得出”,而且要“接得住”。
  通过“平安报表”的分析研判,真正实现对基层矛盾纠纷有“根”及时“挖”、冒“芽”及时“剪”。奎文区构建“1+2+N+X”联合处警模式,由1名民警、2名辅警、N名应急队伍队员、X名综治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110联动中心,以110警情为主线,各派出所和街道人员同步到场、联动处置,“双同步”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
  将公安的“刚”和人民调解的“柔”相结合,建立多元调解室、联合出警室。奎文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李明洁说,该区整合力量资源,将非警务警情融合共治与“三长听四邻”一体推进,探索形成“警长+三长”模式,有效将三长(楼长、单元长、网格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与民警“懂法、讲政策、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结合起来,推动警力下沉、融入网格,动态掌握各类风险隐患,从源头上有效化解矛盾。
   实现“管得好”:
  闭环管控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

  “感谢你们的协调和帮助,让我当天就拿到了工资和补偿款,我十分满意!”近日,北海路街道一家餐饮店的原店员小黄收到3100元补偿款后,非常感动。
  事情源于一个报警电话。当天,奎文区某商场内一家餐饮企业与原员工小黄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因补偿金额和付款方式发生纠纷,导致工资未能及时结算。小黄无奈之下,打110电话报警。新华路派出所将这起警情作为非警务警情向事发地所属社区南湖社区推送,负责该商场网格的网格长吴冰冰及时介入,会同党员志愿者和法律志愿者,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按照新的补偿方案握手言和。
  奎文区推动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控机制,人民调解员随警作战,司法调解员(驻区街律师)驻所坐班,诉前调解法官提前介入兜底。截至目前,联合处警率达到58%,重复警情下降39%,非警务警情当场处置“一次办结率”达到96%。群众对社区和民警的认可度、对辖区治安状况和矛盾纠纷化解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实现了“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