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通讯员 刘波 潘晓婷)劳以启智,动以润心。近日,在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楼内设置的“生态农场”种植角里,学生们正在种植蔬菜、水培芽苗菜。他们利用课间时间对“生态农场”进行维护与管理,在劳动中学习作物生长规律、营养成分等知识。
据悉,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发挥家庭作用,链接社会力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动育人路径。
内化于心,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学校秉承“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的办学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确立“五育并举·三维融合”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以“多彩田园”为主题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以“现代生态智慧田园综合体”为重要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形成集智慧农业、现代园艺、生态文旅于一体的劳动课程群;将劳动教育与学校“五星少年”评选融合,形成“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面、评价方式多样”的长效评价机制;学校自编《现代农耕用具》《营养膳食家》《创意手工》《我与非遗》《身边常见植物的种植与管理》等校本劳动教材10余册,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外化于行,进行校园劳动体验活动。学校开辟校内“五亩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春耕节”“民俗文化节”等沉浸式、主题式学习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校内劳动体验;开展“最美劳动者大讲堂”活动、观看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举行“致敬劳动者,争当接班人”主题班会,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并组织学生分享身边的劳动故事,让学生们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开展“劳动技能大赛”“笔尖话劳动征文比赛”等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文化、劳动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素养。
凝练提升,开展校外劳动多样实践。学校依托校外“竹山生态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当地丰厚的民俗资源,拓展“多彩田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发《传承虞舜文化,探秘生态农耕》研学课程;开展“非遗文化知多少”活动,厚重古朴的黑陶、灵动变幻的古琴、匠心独具的柳编……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寻根、铸魂,助推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发展;举办“发现身边最美劳动者”摄影大赛,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劳动者、重视劳动过程、维护劳动成果;积极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衔接,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劳动教育+”网络空间,鼓励学生们运用多元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
集智共建,开展家庭劳动参与活动。为做好家校共育工作,上好“劳动教育第一课”,学校适当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引导学生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并制定《家务劳动任务清单》,指导家长循序渐进教会孩子家务劳动;开展“我与父母换天岗”家务劳动体验活动,学生通过洗衣、做饭、清扫,在劳动中掌握生活自理能力、体会家长劳动的艰辛;家校共评榜样家庭,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协同育人平台,完善评价量规,细化考核标准,评选“家务小能手”和“最美劳动家庭”,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劳动教育励心智,实践赋能促成长。通过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劳动意识,锤炼了劳动意志,提高了实践能力。接下来,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