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通讯员 隋许杰 朱燕萍 文/图
“移栽要选壮苗,并做好病虫害预防……”近日,在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代农艺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老师们正在以病虫害识别、防治为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近年来,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立足寿光“蔬菜之乡”的地域优势,紧密围绕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建立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引导职业院校青年学子将所学运用于农业强国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更是一堂沾满泥土气息的‘大思政课’。”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付伟宗表示。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观大局、抓机遇、行大道,聚焦国家战略,不断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聚合发展资源,聚力改革创新,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面赋能乡村振兴,打造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专业提质升级,助力人才振兴
乡村缺乏人才,现有农户缺乏种植技术,该如何破解?
近年来,学校紧密对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农村电商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农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有机融入专业建设,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艺等6个涉农类特色品牌专业。
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对标产业发展前沿,派出优秀师资,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升级版智慧农业校内实训基地和农村电商人才校内培育基地,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本土”新农匠,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重点培育基地。
“在学校不仅学习技术,还常听老师们给我们讲中国千万农人和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能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让更多的人吃到优质特色的农产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生高梓明说,毕业以后希望可以扎根乡村,利用自己专业所学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乡村振兴浪潮中主动担当,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引领,开展长学制办学试点,打造全周期乡村振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多层次扩大培育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引导青年学子关注乡村、记住乡愁、传承乡情。同时,深入调研当地乡村产业类型、企业人才等现状,发挥涉农专业优势,实施“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模式,面向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士兵、企业员工等开展技能培训,为乡村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田专家”“土秀才”“新农人”队伍,更好为投入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提供技能服务。
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由于种植条件的差异,有的植株生长得较为健壮,有的则相对较弱。所以,整枝、搭架、授粉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仔细认真,才能收获饱满的果实。”近日,在寿光市营里镇物泽农业基地,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师正在进行种植管理现场指导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和种植户们一起清除残枝病叶杂草,悉心照料鲜嫩的羊角蜜。
“通过教学实践,深入田间地头,学生们得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体验农产品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也更加珍惜每一个果实的来之不易。”学校教师马纯明介绍。
办学跟着需求走,专业围着产业转。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教育发展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同频。
作为首批国家级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产教联合体会员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监事单位,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参与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不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1+X”设施蔬菜产业等级标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专业教学全国标准,将“寿光标准”推向全国。深化科教融汇,成立了三个盐碱地农业科研项目博士工作站,结合区域特点开展盐碱地种业项目研究,推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融合,丰富完善了“寿光模式”。
强化塑形铸魂,助力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入挖掘寿光农耕文化、海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等元素,构建了“三圣文化+红色烙印”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整合校园空间,学校开辟校内农耕基地,结合“农时、农事、农耕”,适时开展“学农、亲农、爱农”系列渔业养殖、蔬菜种植体验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同时,组织学生走进当地的中华农耕文化博览园、盐业博物馆等进行劳动实践与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实际观察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劳动精神。
此外,学校还组织广大师生走进街道、社区、村居,开展文化宣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并发展乡村本土特色文化,全面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有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紧密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坚持需求导向,扎根寿光大地,着力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高度、精度、力度、亮度、深度和温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在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上精准发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努力打造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